摘要: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1993年3月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國家主席。當時“我正在發言呢,談的是黨建問題,我講到農村黨員如何帶頭發揮作用時,江澤民同志來到了團裡。省裡領導向他介紹我,他說:我知道她,她是鳳毛麟角,她能堅持到現在不容易。” |
這是因為1958年西溝村畝產480斤,是拼了命生產出來的,但和別的公社報出的數字一比,還是落后太多。“西溝甚時也沒有落后過呀!”這件事讓紀蘭抬不起頭來。“開會的這幾天,我們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仿佛看出了大家的心理,在這次會上,毛主席號召代表們講真話,講實話。他說: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而又勉強講做得到的假話。收獲多少,就講多少,不可以講不合實際情況的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面壓出來的。上面“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面很難辦。因此,干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
“毛主席的話讓我們大家一下開朗了,討論生產增收時情緒又高漲起來。”
管大事的人大代表
“周總理的報告,我告訴你,那真是有水平!”
1959年4月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有件事給紀蘭印象深刻,那是通過了關於西藏問題的決議。審議期間,代表們還在前門飯店參觀了介紹西藏情況的展覽,在農奴社會裡,奴隸們生活悲慘,根本沒有生命權,沒有人身自由和尊嚴。
紀蘭說,“這個達賴喇嘛頂不好了,我們都投過他的票,希望他好好改變西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可是他后來成了叛徒,逃到了國外,現在還煽動西藏獨立。”
在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時,中印邊界出了問題,當時會議的一項內容,是審議我國對外關系的總路線和各項具體政策。
“中印邊界問題是周總理作的報告。”紀蘭回憶道,“周總理的報告,我告訴你,那真是有水平!話都講到國際水平上了,他說我們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土地一寸都不能讓!一聽到這個報告我們就提高了認識,大家非常擁護,當時代表們的愛國熱情都被激發出來了。我們當代表還管大事,不是管小事的,國際問題我們都要關心到。”
2003年,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反分裂國家法獲得通過。這次照樣給紀蘭留下深刻印象。她說:“我們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台灣是我們的領土,中國的領土誰也不能分割。那次法律是近乎全票通過的,全場長時間鼓掌。”
提出四個現代化
“我在台下聽得激動萬分,手掌都鼓腫了。”
1964年12月,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我認為它代表了中國前進的方向。代表們在審議時都說,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中國就和現在不一樣了。我有這個印象。”
“1975年1月,農歷剛進臘月,”紀蘭回憶道,“我們就去北京參加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坐在台下,我瞧見周總理比起十幾年前我在他家做客時瘦了很多,說話也不像以前那樣有力氣。會下我才知道,他剛生過病,住過醫院。總理往主席台走時,我們都站了起來。他講話時,很多人都在底下掉淚。”
周總理在這次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奮斗。代表們激動地站起,掌聲雷動。
1976年初,周總理去世的消息傳到西溝,“當時我和鄉親們站在大街上不動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就是流淚。他是把自己累死了呀!” 紀蘭拿著在總理家做客時的照片反復瞧。她記得總理對她說:“應該多植樹,樹多了可以保持水土,也能改良氣候,你們那裡也就富了。”
“周總理讓我多植樹,西溝這些年植了不少樹,但離總理綠化荒山致富的要求還很遠,我要用我畢生的力氣在西溝植樹,把西溝的山變成綠的,讓西溝的人都富起來。”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植樹,護樹,綠化山區,就是我的命,我任誰也不會丟。”
太行山溝壑縱橫、土地貧瘠,平順縣是國家貧困縣。
紀蘭記得,鄧小平同志曾提議成立植樹節。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確定了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當時紀蘭還在前門一帶參加了植樹活動。此后,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每年帶頭履行植樹義務。
為鼓勵紀蘭致富,“鄧小平同志拉過我的手,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開始我們西溝村特別窮,‘金木水火土’甚都沒有。現在綠化荒山五十年,石頭山上都長起了樹,有兩萬多畝。開始種上后就失敗,我們就再接著種,很不容易呀。如今荒山已變成了‘綠色銀行’。”
有人對紀蘭說:“大姐,西溝是老先進,你們在窮山區艱苦奮斗,在中國最難的時候給全國人民帶了頭。”
由於紀蘭業績突出,上級調她進省,給她安排職務及相應待遇。紀蘭說:“我向周總理保証過,要把西溝的荒山都綠化了。離開西溝,我還怎綠化荒山?這裡已有這麼多干部,我不想再因添人給國家增加負擔。”
有人問她:“是不是你覺得西溝離不開你?”
“不!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自己離不開西溝。”
紀蘭帶領村民堅持不懈地進行植樹造林和小流域治理工作。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兩萬畝荒山黃坡變成了綠色家園,生態環境大為改觀,西溝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我的構想是,遠抓林、近抓農、修好路、吃飽肚,村辦企業邁大步。”
1993年,在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朱?基副總理參加山西代表團審議時,聽了紀蘭在西溝幾十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情況,深受觸動。1994年,他來到西溝視察,登上西溝的最高峰尖山踝,並親手在東峪溝嶺上栽了一棵柏樹。
不當西溝村的擋路人
“我為1982年這個彎掉過很多眼淚。”“我心裡一直有個底線,那就是聽黨的話沒有錯。”
1982年1月,中央下發1號文件,肯定包產(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不論採取什麼形式,隻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
想起那些年的事,至今紀蘭還是不太好受:“西溝這麼多年,從組織互助組、合作社,一步步成為全國農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典型,沒有集體的力量,西溝能有這走得下拖拉機的路?西溝能有這滿山的樹?西溝能打起這樣多大壩?能治住山上的水,造出這麼多地嗎?”
“西溝由一個逃荒人聚集的地方基本實現山綠了、果紅了、吃飽了、穿暖了,可為甚還要分田到戶呢?”
這年入冬,平順縣在西溝召開全縣干部大會,介紹經驗,推動家庭聯產。1983年,分田分地分牲口,分包果樹。幾個月后,除兩萬畝山林外,西溝的集體就差不多隻剩下幾間房屋和幾枚圖章了。
“黨號召咱農村改革,那就一定是農村的情況需要改。我一時想不通,不理解,難接受,是一回事﹔但要聽黨的話,相信改革是對的,必要的,是另一回事。這個彎一定要轉,一下轉不過來,我就慢慢轉﹔一天轉不過來,我就天天轉﹔反正不能誤了生產,不能誤了勞動。”
“我為1982年這個彎掉過很多眼淚。”“自己不理解,那是自己水平覺悟低。”“黨不會錯。”紀蘭是從解放前走過來的人,被共產黨解放的她發自內心地認為黨做的事都是對的,黨做事不容易。
1983年6月,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召開的第一次人代會,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一次人代會,對國家發展意義重大。1993年3月的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改革開放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寫進了憲法,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次會議也是意義深遠。
憑借多年參政的敏銳,紀蘭說:“每參加一屆人代會,我就深信全國要來一次大變化。”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