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6日表示將建立實施居住証制度,使長期在城市並連續居住、參加社會保險的流動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戶。這項最新政策信息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自由遷徙”的提法形成了呼應。
戶籍制度改革自1992年啟動以來,逐漸觸動了很多城市的福利格局。如今在中小城市,戶籍改革的障礙已經不大,它的主要考驗都集中在中國最有吸引力的東部大城市裡。
建立實施居住証制度似有繞開這些東部城市的“戶口堡壘”,以新制度消化舊問題之意。這樣的改革善意值得高度肯定和鼓勵。但也必須看到,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戶籍難題背后就是發展問題和大城市的容量問題,戶口形式可以繞開,但這些剛性問題無論在哪條路上都躲不過。
給流動人口完整的市民待遇,就意味著醫療、教育的擴大投入,它們必須以進一步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前提。如果福利資源的增量跟不上戶籍改革的需求,就隻能稀釋現有市民的福利,在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之間“均貧富”。如此帶來的社會矛盾未必會小於原戶口制度下的城市不和諧。
這一切決定了戶籍制度改革既是“制度改革”,也是“發展突破”。大城市要給流動人口公平的市民待遇,這絕非是做一個決定、建一個制度那麼簡單,它必須是那些大城市創造福利資源的加速過程,並伴之以公平公正這些普世倫理對全社會的照耀。中國要盡量走快些,但不可有一步到位的急切。
北上廣等超大城市還將面臨環境人口容量的瓶頸約束。這是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痛楚。北上廣按人口規模已是全球的“一線城市”,其特殊吸引力的化解隻能有賴於中國中小城市的全面崛起。超大城市的戶籍問題短期內不可能根本解決,隻能追求相對合理的平衡。
總體而言,中國戶籍問題既是社會改革的“老大難”,又是中國社會治理相對成功的一部分。中國的人口遷徙規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並伴隨了巨量的經濟和社會變化。但中國的人口管理保持了大的有序,戶籍改革總趨勢是軟著陸,它與中國社會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
“自由遷徙”這一概念對中國社會來說很新穎,但它其實是對中國這些年人口大流動的實踐總結和進一步政策規劃。中國的舊戶籍制度走在逐漸消亡的路上,對這個大方向中國社會已經有了共識,我們今后需要創造圍繞它的更多具體共識。我們應防止一些現實條件的障礙被政治化,使得建立公正之路反而成了部分人群咀嚼不公正的痛苦過程。
在做不到戶籍絕對公平的情況下,優先建立解決問題的相對公平原則,就成了很重要的事。目前大城市的有限戶籍資源都優先向精英開放,而一些長期生活工作在城市裡,並且已有條件完全融入城市的人卻被排除在外。北上廣等大城市有必要更細致地審視落戶原則。
中國社會需要公平,一時做不到,我們也需要知道並且相信自己走在通往它們的大道上,人生隻有幾十年,社會公平公正的逐漸建立構成“中國夢”的最核心部分。不僅戶籍改革,中國的一切重大改革都應能對得上民眾的這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