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霧霾這個話題已經談了六七年,現在還是嚴重到了這個地步,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鐘南山代表鄭重發問,“要著力解決經濟發展方式過於粗放的問題。” |
三月七日,晴暖多日的長沙城遭遇霧霾天氣。新華社記者 龍弘濤攝
兩會期間,北京時好時差的天氣讓代表委員們對環境保護更加關注。霧霾天氣的大面積出現,讓人嘗到粗放型發展所帶來的惡果。代表委員們表示,決不能讓霧霾使我們的GDP貶值,削弱發展成果的輝煌,隻有創新轉型、綠色發展,才能建成物質豐富、環境良好、人民幸福的美麗中國。
1 污染之下無人能躲避
記者了解到,針對灰霾污染,代表委員已開展了多項研究。
一份來自農工黨中央的提案指出,調研發現,在今年灰霾污染期間,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與往年同期相比發病率明顯上升,如北醫三院門診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5.7%,其中呼吸科急診患者增幅達124.73%。
民進中央常委、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黃震委員帶著他的團隊已有10年以上的開展PM2.5形成機理和治理等系統研究的經歷,他的研究作為民進中央的提案曾積極推進了將PM2.5和臭氧納入國家空氣質量評價體系。
“霧霾之下無人能躲避。以前大家隻了解大氣中的PM10,現在大家關注PM2.5,但我的團隊已在研究PM1和PM0.1那些超細顆粒,這些超細顆粒具有很強的沉積作用,可以穿透人體肺泡進入血液,引發多種疾病,對人類危害更大。”黃震說。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代表指出,霧霾除了會帶來身體上的疾患外,對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有負面影響。“一個環境不良的地方,投資環境也不可能優良,也很難吸引外來優秀人口,對資本以及人口流動將產生消極影響。”鄭功成說。
2 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
霧霾緣何頻發?代表委員認為,這是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結果。
“霧霾這個話題已經談了六七年,現在還是嚴重到了這個地步,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鐘南山代表鄭重發問,“要著力解決經濟發展方式過於粗放的問題。”
民建中央今年提交了有關大氣污染治理的提案,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委員指出,大氣污染的深層次原因包括:30多年來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積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過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費量過大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強化、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油品質量不高、建筑工地遍地開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夠、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等,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了環境容量。
許多代表委員也注意到,近期的霧霾不僅區域大,並且相對集中於中東部地區,這反映了中東部排放強度高,產業布局過於集中的問題。
鄭功成指出,霧霾相對集中在中東部地區是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加速形成的結果。“工業化總是會制造污染,而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增加了污染環境的因素,比如汽車尾氣、城市供暖等。當然,隱藏在背后的原因是我們的產業結構還比較傳統,在使用清潔能源等方面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鄭功成說。
廣西百色礦務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啟江代表指出,當前,中國能源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地方新型工業化進程,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突出瓶頸。
3 “靠天呼吸”困局怎樣走出?
面對霧霾,我們怎樣才能走出“靠天呼吸”的困局?
多位代表委員建議,亟須將PM2.5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強化政府監管環境與健康的職責,用“鐵腕”和“硬杠”來遏制霧霾。
蔡玲建議,盡快修訂並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對解決區域性污染問題的措施和手段要從法律上加以明確,進一步明確政府治污的責任、制定並實施空氣污染應急預案、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生產力布局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改善油品質量等。同時,應逐步將PM2.5排放總量納入到國家約束性指標,摸清PM2.5排放數量、來源及構成,組織開展研究,制定科學減排路線圖﹔出台PM2.5監測統計和考核辦法,在全國開展四類污染物減排,利用倒逼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能擴張。
黃震認為,汽車是造成霧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加快實施更為嚴厲的汽車排放標准是治理PM2.5的最有效手段。同時應加速提高燃油品質及升級汽車排放技術。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代表建議,通過科技創新來治理霧霾、保護環境,要重視產業技術升級,轉變生產方式。另外,還應改進產業和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