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賴明委員認為,“自我限權”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啃“骨頭”、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礙就決不能心慈手軟,決不能止步在改革深水區前反復“摸石頭”,更不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
全國政協會昨天舉行第三場大會發言,16位委員圍繞著政府誠信建設、減少審批環節、給國人精神減負等國計民生問題針砭時弊,建言獻策,贏得陣陣掌聲。
蔡玲委員:
建議將“八項規定”寫入黨紀
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脫稿發言8分鐘,贏得掌聲13次,她道出民眾擔憂“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
蔡玲委員說,中共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針對的都是群眾長期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深得人心。“簡朴風”席卷全國,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嚴治黨的新風氣。但是,也有人懷疑“八項規定”這股新風會不會又是“一陣風”。
這種擔心也是有道理的。過去制定過不少類似的規定,由於種種原因,部分規定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比如公務接待,1984年前不允許列支接待費,領導干部下基層自掏腰包吃飯或交“伙食費”﹔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費用。1989年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費。1998年要求招待費不得超過公務費的2%。2006年再次明確公務接待的標准與紀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
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蔡玲委員建議將“八項規定”寫入黨紀、法規,公布違紀違規處理條例﹔同時把長期監督落在實處。 “八項規定”要落地生根,必須靠切實有效的監督。因此,要拓寬監督平台,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接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
周新生委員:
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
民建陝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委員在大會發言時,剛剛念出了題目“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即已贏得掌聲一片。
周新生委員說,國人的生活中,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燒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學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調動工作要求人﹔異地遷徙取得戶籍要求人﹔參軍要求人﹔職務職稱晉升要求人……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使得本來處於困境尋求幫助的事以及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應辦的事變得幾乎事事求人。
周新生委員認為,除了優質資源稀缺外﹔制度設計有漏洞、有彈性﹔政府職能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變成了靠權力和關系。此外,對權力的監督也遠遠不夠。
周新生委員建議,政府應不斷提高民生急需的優質資源的供給。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改革政府行政職能,減少政府對優質資源配置的行政干預。加大反腐敗力度,加大對權力的約束與監督。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剛性,設計嚴格辦事程序,使尋租者無市場。
賴明委員:
應清查廢止的審批“死灰復燃”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委員在發言中表示,我國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12年,仍有企業家感慨,投資一個項目竟要過53個處室、100個審批環節,蓋108個章,全程需799個工作日﹔甚至辦個“准生証”,還需經過10多個單位蓋章、簽字40多個,耗時兩個月。
過多過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審批,成為吃喝卡拿甚至腐敗的重要源頭。賴明委員認為,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出現一批新問題:盡管2012年取消和調整了2497項行政審批項目,但留下的審批項目不少是多年啃不動的“硬骨頭”。部分行政審批改革“移花接木”——從政府部門轉移到下屬學會或協會,實際仍由部門掌控,而且增加了一些強制性、隨意性的事業收費服務,老百姓戲稱“多了一堆婆婆”。一些新的審批形式打著“試點示范工程”的旗號出現,導致一些地方或單位為了爭取資金、項目等一攬子的優惠政策而“跑部錢進”。另外,部分核准制、備案制有向審批制倒退的趨勢。
賴明委員建議,下決心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的當務之急和重要抓手,破除既得利益集體阻礙,理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能用市場機制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問題,都不允許行政干預。對於部門打著審批改革、讓渡職能口號,保留審批權而將具體工作下放到下屬單位的現象,以及廢止的審批通過各種形式“死灰復燃”的問題,應開展清查,嚴肅懲治,從嚴問責。
賴明委員認為,“自我限權”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啃“骨頭”、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礙就決不能心慈手軟,決不能止步在改革深水區前反復“摸石頭”,更不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付志方委員:
政府誠信是社會信用“定盤星”
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委員發言指出,社會誠信缺失成為普遍關注焦點。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決策失誤、朝令夕改的情況時常見諸報端。各地發生的多起錯判命案、安全事故瞞報事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處理具體問題過程中表態前后矛盾、遮遮掩掩,大大降低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擔負著引導、示范、監督和管理社會信用的職責,這就決定了政府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和維護的必要條件,是社會信用的“定盤星”。對政府來說,信用是一種基礎性執政資源,必須倍加珍視而絕不能虛耗透支。現實告訴我們,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付志方委員建議,政府應切實提高決策水平。如果決策本身不科學、不合理,就難免朝令夕改,無法執行。此外,政府也應勇於有過即改。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情況錯綜復雜,難免會出差錯。隻要政府一心為公,即使出現失誤群眾也能理解。同時,倡導誠信施政文化。一些公務員隻求官位,不講官德﹔一些官員台上大講理想信念,台下卻貪污腐敗,何來施政誠信?建議各級紀委監察部門對政府誠信行使監督職責,把誠信納入各級政府與公務員的政績考評范圍,及時向公眾通報失信案件,使失信者無所遁形並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