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半年發射的嫦娥三號將攜帶望遠鏡、相機、雷達等設備在月球工作3個月,還會拍下國旗照片傳回地面。任務結束后,嫦娥三號將停在月球,不再回到地球。 |
大圖:2011年3月7日,嫦娥三號亮相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承擔中國探月工程二期關鍵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月飛行器,今年將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月面生存等關鍵技術,實現國人首次對地外天體的直接探測。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三號總設計師、總指揮顧問,嫦娥一號總設計師、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在政協會議期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今年下半年即將發射的嫦娥三號,將攜帶望遠鏡、相機、雷達等設備在月球工作3個月,還會拍下國旗照片傳回地面。任務結束后,嫦娥三號將停在月球,不再回到地球。
■落月 百米懸停以確定著陸點
葉培建介紹,嫦娥三號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將邁出我國月球無人探測的第二步,即實現落月。嫦娥三號發射升空后,將與嫦娥二號一樣直接進入月地轉移軌道,預計100多個小時后抵達月球,先繞月球轉幾圈“熱熱身”,做好各項准備,等地面下達“落月”指令后,由15公裡的近月點開始降落,很短時間就能著陸月球表面。
“嫦娥一號與二號已驗証繞月技術,但從距離月球15公裡到落月,我們沒有任何經驗。”葉培建表示,因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為避開大石頭和大坑,嫦娥三號會先在著月過程中找尋著陸點,100米處再像直升機一樣懸停一會兒,以最后確定著陸點。
葉培建介紹,為實現軟著陸,不讓衛星撞到月面,必須先點火“把它頂上去”,到很接近月面時又必須將發動機關機,以免揚起月塵,污染相機鏡頭或影響其他設備工作。
葉培建介紹,為緩減沖擊力,著陸器的每條腿都能吸收沖擊力,每隻腳都做了一個大“鞋墊”,讓它在月面上能滑一下。
■探測 著陸器和月球車可互拍
嫦娥三號著陸后,月面巡視器也就是國產月球車將被釋放出來,在月面邊走邊探測,它有六個輪子用來行走。作為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后首個重返月球的軟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帶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極紫外相機、測月雷達等,葉培建表示,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測史上的首次。
他介紹,望遠鏡能從月球觀測宇宙,因為沒有大氣層屏障,“很小的望遠鏡就能看得很遠”﹔相機既可拍攝月球的地形地貌,也可以在飛行過程中拍攝地球﹔著陸器上的雷達主要用來測月球的地質信息。
“我們還設計拍攝中國國旗,這也是我們上了月球的一個証據。”葉培建介紹,抵達月面后,分開工作的著陸器和月球車可以互相監視,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拍”,到時候著陸器就會拍下月球車上的國旗標志,再傳回地面。
月球上一晝夜相當於地球的28天,白天150攝氏度高溫、夜晚零下170攝氏度低溫是嚴峻考驗,因為很多設備的工作溫度都有嚴格限制。葉培建介紹,“月面生存必用的熱控制系統”是一大看點,將通過多途徑降溫和保溫,例如到了晚上,原本展開的太陽翼就會折疊起來,像被子一樣蓋在月球車上,當然還有其他措施。“嫦娥三號是一個全新的飛行器,為確保成功,除精心設計外,還進行了大量試驗來驗証功能、性能和環境適應能力。”葉培建說。
■規劃 完成任務后將留在月球
葉培建介紹,完成工作后,嫦娥三號不會回來,將留在月球上,待供電等系統停止工作后,它就“休息了”。作為嫦娥三號的“姐妹”,嫦娥四號將於稍后發射,“如果嫦娥三號任務完成不好,那麼嫦娥四號繼續完成嫦三的任務,如果完成得很好,那就可以做別的事兒,比如找新的落點,做新的實驗。”
三年前發射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前不久剛剛突破2000萬公裡深空,下一步將何去何從?葉培建介紹,今后我們主要是跟蹤嫦娥二號,不再賦予它新的任務,它有可能一直順利地飛向更遠的太空,超出地球能看見、聽見的能力,也有可能因部件失效后失去聯系。
葉培建介紹,我國無人月球探測的第三步將是採樣返回,探月三期目前已有序開展工作。嫦娥五號落月后,將會從月球上採集樣品並返回地球,那將突破月面採樣、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從月球返回等技術難題,中國的航天技術就會有更大的提升。說到這裡,他對前景和年輕隊伍充滿信心。
葉培建特意提到嫦娥任務的年輕團隊,“70后是骨干,80后是主力,其中還有兩位女性副總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