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打出了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同步進行的“組合拳”。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一次重大系統性改革舉措。代表委員認為,落實好方案提出的改革舉措,推進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務型”轉變,將極大地激發全社會蓬勃的創造活力。 |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季明、劉美子、陳二厚)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政府職能5個減少……10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打出了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同步進行的“組合拳”。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第七次機構改革,也因其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一次重大系統性改革舉措而備受矚目。代表委員認為,落實好方案提出的改革舉措,推進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務型”轉變,將極大地激發全社會蓬勃的創造活力。
把該管的管好 讓政府創造更好環境
“重事前審批,輕事后監管。”這是當前社會各界對政府行政較為集中的意見。來自基層的高亞飛代表說,現在一些行政審批涉及部門多、需要文件和手續復雜,讓經辦人不勝其煩。而証照辦下來了,事后的監管又往往流於形式,更有甚者,一些沒有証照無業經營者反而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因為有的主管部門堅持“沒有証照的都不屬於我的管轄范圍。”
“事前審批意味著權,事后監管則意味著責,重攬權、輕擔責的錯誤取向導致了部分政府部門職能的越位、缺位和錯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馮俊說,“此輪改革,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動了真格。”
責,被梳理,被明確——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推進海上統一執法﹔同一件事由同一個部門負責……方案對政府監管職責提出更高要求。
“隻有權責分明,才能劃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在今年政協全體會議上“痛批”行政亂收費現象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認為,把該管的管好,政府才能把精力真正放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把不該管的放下 讓市場和社會更好發揮活力
“政府今后要少干些越俎代庖的事。”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張韶春說。
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是本輪改革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方案中多次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這樣的表述,彰顯了減少行政權力對微觀事務干預的決心。
“給予民營企業平等地位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文件中反復提及的,但說得多做得還不夠,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轉型沒到位。”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建看來,此次方案的最大亮點,就在於將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緊密結合、同步推進,“許多問題通過職能轉變來解決,比單純的機構調整更有意義。”
“政府把不該管的堅決放掉,讓‘有形的手’回到自己口袋中來,就會減少對企業和百姓的束縛,激發起市場和社會的活力。”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