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
繼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今年我國經濟增速目標為7.5%,應該看到,經濟增速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也很重要。十八大提出更多地依靠城鄉區域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這兩點正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
我們國家的區域發展整體上朝著協調性增強的方向前進,這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出現的好勢頭。中國區域發展差距最大的是“八五”時期,東部沿海的經濟增速比西部高5個百分點。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第一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年西部、中部、東北三大板塊增速全部超過東部,到現在連續保持了五年。
然而,真正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可能是相當長期的問題。現在我們看到不同地區的相對差距縮小,但絕對差距還在擴大。2000年,西部地區的人均GDP和東部地區相比差7200塊錢,但是到去年差了26000塊錢。東部雖然經濟增速縮小了,但基數還很大。因此,未來政策導向還要向縮小區域差距傾斜。怎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利用國際國內經濟格局調整的時機,促進適合的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二是中西部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投資環境搞好。最終要把區域協調發展中好的做法、好的經驗,結合國外的經驗,固定下來,將其制度化,這樣能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導。
全國政協委員、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
轉方式調結構是經濟發展最核心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多深層次問題,比如,創新能力不夠,許多關鍵技術還受制於人﹔資源能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嚴重,長期不可支撐﹔產業結構存在問題,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落后產業佔比較大﹔中東西部區域發展不盡合理。這些問題一下子克服不可能,但要逐步改善。經濟增速放緩一點,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轉變方式、調整結構,這才是我們經濟發展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
未來經濟增長還有巨大的潛力。從長遠來看,我們有廣闊的市場,素質較高的勞動力,較大的資源、環境容量,同時,也存在好多不符合市場要求、需要改革的體制機制,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是我們發展的潛力。要把潛在的增長變成現實的增長,首先不能追求過高的增速,第二就是要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以這兩個動力來帶動各方的積極性,整個的增長潛力才能發揮出來。
正如習總書記所言,改革首先要有頂層設計,第二要有尋求改革的路徑和時間表,第三要抓住改革的重點,逐步地推進。十八大已經勾畫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兩會就是把今年的工作安排好。我覺得改革的重點首先還是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進一步完善,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創造良好環境。具體在財價稅、金融、財政方面的改革,已經有很多題目,有些在逐漸地落實,有些還在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