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民生

禁用14年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引爭議【2】

2013年03月12日15:56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摘要:中塑協公開對外宣稱發泡餐具無毒、健康,是綠色產品。針對中塑協的說法,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駁斥稱:發泡餐具並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會伴隨食物進入人體,導致中毒。

□追問

1

解禁條件是否成熟?

發泡餐具從淘汰目錄中刪除,是否意味著相關回收再利用機制及標准都已完成?

上述聯合體中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昨天明確告訴記者,他已知曉國內市場將重新對發泡餐具放開的消息,但目前公司未接到國內相關方面關於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及標准等方面的信息。

2

能否保証安全無毒?

發泡餐具回歸市場,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安全問題。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國家相關標准做了毒性實驗,發泡餐具在合理情況下使用,能夠保証安全。但是,該協會早在2009年針對發泡餐具進行的調查便發現,部分地區銷售的發泡餐具售價竟遠低於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價格,通過深入走訪,發現原來生產企業大量甚至全部使用進口廢塑料或回收的廢舊光盤、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等制成的再生料進行生產,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央視2010年報道的“洋垃圾變餐盒”專題報道,也揭露了這一問題。

中塑協聲稱與企業簽訂了《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其中到底包括哪些企業,具體內容又是哪些,市場上仍存在的發泡餐具合格率是多少?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公開信息披露。

3

能否確保環境友好?

中塑協稱已與企業簽訂了環保回收責任保証書,但未公布回收資金、處理技術等關鍵問題。

其中,回收資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開展的基礎,政府如果不出資,讓生產企業掏錢看似容易操作卻很難。此前,上海曾實施“三分錢”工程,要求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繳納回收費用,但導致產品價格高賣不動,而其他地區生產的產品借機佔領了上海市場,導致“三分錢”工程徹底癱瘓。

回收技術也是一大難題。“若填埋處理,會佔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若焚燒處理,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發泡餐具含油多不易清洗,廢水處理困難,二次污染十分嚴重。考慮到發泡餐具的這種特性,美國環保局曾指出:“這種材料可以對人類健康、野生動物、水生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市場探訪

北京仍在用日耗40萬

來自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最近調查數據顯示,北京每天的一次性餐盒使用量約200萬隻,其中發泡餐盒佔20%,每天約40萬隻,使用地區集中在路邊攤和小吃店。記者昨天在左家庄附近看到,一些小店仍使用發泡餐盒打包。

□鏈接發泡餐具被禁14年

發泡餐具最早於1986年開始在中國鐵路上使用,由於廢棄的塑料垃圾給鐵路沿線生態以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破壞,鐵道部於1991年開始研究治理鐵路沿線“白色污染”的對策,並於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鐵路站車使用發泡餐具,代之以可降解餐具。

1999年1月,原國家經貿委頒布實施《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國范圍內淘汰因嚴重污染環境而被列為“落后產品”的發泡餐具。此后,有關部委及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相繼頒布禁令,要求限期淘汰發泡餐具。此后,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2011年本)中,又兩度將發泡餐具列入淘汰類產品名錄,禁止投資、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昨天查閱到一份發改委當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解讀,其中有一段針對發泡餐具的專門說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應用環境的變化,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調整至允許類。為了實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平穩過渡、保護環境和加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盡快制定一次性發泡塑料行業的准入條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機制及相關標准等。上述工作完成后,擇機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為發泡餐具的解禁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責編:汪曉為(實習)、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