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14日當選為中國新的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李克強在15日就任國務院總理,“習李體制”將正式啟動。中國經濟結束了高速增長時代,正步入轉型期,要想走上持續增長的道路,必須進行結構改革、縮小貧富差距。但阻礙改革的絆腳石仍然存在。 |
習李在人民大會堂(kyodo)
日本經濟新聞3月16日(記者 大越匡洋)要讓富二代自立——3月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前夕,中國在互聯網上陸續出現了這樣的言論。開端則是北京師范大學發布了認為征收遺產稅的時機已經成熟的報告。
中國目前沒有繼承稅,遺產繼承無需納稅。引進這一稅種受到富裕階層的強烈反對,政府也只是作為一項課題進行探討。在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財富分配不均,農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此外,一些官員與國有企業等勾結起來進行貪污腐敗的事件層出不窮,在截至2012年的5年時間裡,被立案查處的國家公職人員超過了21萬8000人。
中國要想轉變為內需主導的增長模式,不僅要縮小收入差距、增加中間階層在社會中所佔的比重,還要通過結構改革,重組淘汰生產率低下的國有企業、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等。新的領導人顯然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這樣下去我們很可能停留在“二流國家”——據悉,執掌經濟政策的李克強最近不由地發出了這樣的嘆息。當時他剛剛聽取了關於全球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動向的報告。在以往的經濟計劃中,對歐美主導的最尖端動向缺乏認識。如果不加快進行經濟結構轉變,中國就會錯失發展的良機。
但就在這種危機感的背后,卻是改革的腳步遲遲無法邁出。
例如,政府機構改革是本屆人代會的焦點。對臃腫的行政體制開刀、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將是重建高效經濟體制的一個裡程碑。也是檢驗習李體制改革決心的試金石。
但方案公布后人們發現,盡管解決了5年前上次改革中未能實現的鐵道部拆分問題,但27個部委隻減少了2個。而掌管著投資等行政審批大權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卻又增加了有關人口政策的權限等。
兩個媒體管理部門合並后由於名稱過長而受到輿論的批評,在3月14日表決通過之前將14個字壓縮到10個字,也給人留下了改革僅僅是停留在字面的印象。
改革的最大阻力似乎來自體制內。據相關人士透露,在向中央委員們聽取關於行政改革的意見時,幾乎全都是“應根據國情切實可行地推進”的慎重論調。既得利益群體形成了一種“原則上贊成,執行中反對”的傾向,成為改革的阻力。
習李體制也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掌控輿論,確立可以下決心推行改革的權力基礎。和毛澤東、鄧小平不同,在缺乏絕對權威的時代,還無法忽略黨內的各種意見。
3月14日在等待國家主席選舉結果出來之前,習李二人在人民大會堂交談了約一個小時。兩人能否齊心協力把改革繼續下去呢?各種問題已經沒有繼續拖延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