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7N9疫情讓市場“聞禽色變”,家禽交易一落千丈,家禽養殖損失慘重,記者在浙江、江蘇、廣東調查發現,目前家禽養殖業已陷入“賣不掉、養不起”的窘境 |
安徽淮北市一菜市場內銷售家禽的攤位冷冷清清。 人民圖片
福建漳州龍海市一養殖場工人將滯銷的小鴨苗扔進焚化爐。張 斌攝
H7N9疫情讓市場“聞禽色變”,家禽交易一落千丈,家禽養殖損失慘重,記者在浙江、江蘇、廣東調查發現,目前家禽養殖業已陷入“賣不掉、養不起”的窘境——
禽流感陰影下的家禽業
本報記者 顧 春 王偉健 李 剛
養殖戶:現在的處境很艱難
疫區、非疫區養殖戶同遭厄運,大戶、小戶都舉步維艱
4月28日下午4點,浙江杭州市中心萬壽亭農貿市場。原本人聲鼎沸的活禽攤點此刻空無一人。據賣禽蛋的攤主介紹,政府沒下令關停前,就有經營戶陸續歇業了,“實在做不下去!”禽蛋攤位雖然沒有關停,但生意慘淡。賣了20多年雞蛋的彭大姐說,原先她一天能賣70箱雞蛋,現在20箱都賣不掉,連攤位費都付不起了。
消費者的態度向來是市場的風向標,也最直接地反映著疫情的影響力。記者在農貿市場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大都表示,一個接一個的人感染病例讓他們現在是“聞禽色變”,即便禽流感過后也不會立即購買禽肉。
銷售渠道不暢,讓處於上游的養殖戶們很受傷。最先倒下的,是那些抗風險能力弱的個體養殖戶們。
“記者同志,有沒有給我們反映反映啊。”4月29日,記者再次接到了陳維春的電話。
陳維春是一名養鴨戶,浙江寧波象山縣人。2001年,他和妻子來到南京市江寧區萬安社區大陸渡村養鴨,這一養就是12年。4月28日,見到記者來訪,陳維春夫婦像看到了陰霾中的一點光,陰郁的臉開了笑顏,拉著記者的手,好像有說不盡的話。
“現在的處境確實很艱難。”陳維春的妻子干愛芳說,鴨子不能賣,都養成了老鴨。一脫毛,就不下蛋了,但飼料不能少。“現在隻能靠賣鴨蛋了,可鴨蛋的價格也在下跌。”她說,光4月份就虧了12萬元。“你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拿著一枝鴨羽,干愛芳邊說邊流淚。
小戶舉步維艱,大戶的日子也不好過。
“肉雞處理銷售2.53萬隻,正常批發價格是12.8元/斤,而現在降價處理的銷售價格僅3.3元/斤﹔蛋產品處理銷售3.42萬斤,正常銷售價格13.8元/斤,處理價僅3.3 元/斤……預計虧損會達到1000萬元以上。”4月27日,面對記者的採訪,浙江省寧波市振寧牧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希杭心情沉重地算起了虧損賬。這家浙江省最大的優質雞養殖企業原先每年出欄500萬隻土雞,主要供應滬杭寧市場。但4月初后,三地的活禽交易逐漸被叫停。從4月6日到25日,企業17天虧了311.67萬元,平均每天虧損18萬多元。
尚未發現疫情的廣東,養殖戶同樣難逃厄運。
在雲浮市腰古鎮一座偏僻的山頭上,散布著數個養雞場,養雞場的主人趙伙全說,受H7N9疫情影響,他已虧損幾十萬元。“我飼養的主要是‘三黃雞’,每隻雞的成本約25元,現在每賣一隻雞要虧10元,若不賣就要虧25元,養殖時間越長,成本就越高,真叫人進退兩難。”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鄭惠典說,H7N9禽流感對廣東家禽業影響之大,已超過了2003年非典和2004年禽流感時期。據估算,廣東省家禽養殖場戶日虧損額已超1億元。
政府:穩定家禽業,提振信心
扶持政策接連出台,行業積極自救,但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家禽業的困難形勢,浙江及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積極引導行業生產自救。4月16日,浙江出台《關於積極應對H7N9禽流感扶持家禽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對持有有效《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証》的種禽場給予生產維持性補貼,補貼標准為每隻15元﹔對家禽養殖場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隨后,杭州、溫州等大部分地市結合實際,陸續出台了配套的補貼政策。浙江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戴旭明表示,補貼政策正在積極落實中,預計“五一”小長假后10多天內將陸續落實到位。
除了補貼外,政府還鼓勵龍頭企業加大活禽收儲。南京市農委召開了由行業協會和10家農業龍頭企業參加的座談會,引導企業加大收儲。4月17日,南京市有6家加工企業與六合區20家規模養禽場進行了對接,達成了日收購肉鴨3萬隻以上的協議﹔溧水區溫氏公司以10—12元/公斤的收購價收購了農戶肉雞58萬隻,保証了農戶的合理利潤。
面對市場的急劇下滑和消費者缺乏信心,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也紛紛“出招”,當起了家禽推銷員。廣東清遠市市長就曾率養雞企業擺宴大吃雞,成為廣東首個力撐養殖戶而帶頭吃雞的地級市市長。此后,市場有了一些起色,但仍難以扭轉局面。
在政府積極引導下,家禽養殖企業也開始自救,各養殖場、合作社向“冰鮮銷售”方向發展。這些對穩定家禽業、提振市場信心、促進行業長期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是,隨著疫情的蔓延,家禽養殖業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戴旭明告訴記者,盡管浙江上下都在使盡解數對抗疫情,補貼力度也比以往都大,但疫情一日不滅,企業隻會更加艱難。他給記者算了筆賬:現在一隻雞鴨平均每天的飼料成本要5毛左右,一兩塊錢的補貼隻能養活幾天﹔政策重點保護的種禽企業,每隻15元的補貼最多能幫助企業支撐一個月﹔原本浙江的種雞孵化能力有3900萬隻,但如今隻有800萬隻還在孵化。“如果疫情還要持續一兩個月,可能今后會有較長一段時間吃不到活禽了。”
浙江省畜牧獸醫局畜牧處副調研員金良向記者透露,在鼓勵企業加工壓欄家禽的過程中,浙江暴露出了屠宰能力不足的問題。受市民習慣購買活禽的消費習慣影響,省內家禽屠宰點較少,加之禽流感后有不少屠宰流水線上的工人辭職,許多企業即便想把壓欄的雞鴨加工成冰鮮的,也需要先運到外地屠宰場,再用冷凍車運回本地,租冰庫儲藏,一來一回,成本翻番,寧可直接把雞鴨無害化處理。
戴旭明表示,從現階段看,龍頭企業的“擔當”雖然讓不少農民養殖戶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但“隻進不出”讓他們面臨著極大的資金壓力,這將對家禽行業今后恢復生產有巨大影響。現在,一些中小規模的地方龍頭企業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預警:禽類價格可能“坐彈簧”
採取更有效措施,保持生產能力。禽流感倒逼家禽業轉型升級
禽流感陰影下的家禽業后續會呈現怎樣走勢?調查中記者發現,此次禽流感疫情發生后,“價賤傷農”已經影響到中小養殖戶補欄積極性。
目前,廣東多地的雞苗市場處於關閉半關閉狀態,很多雞苗因為滯銷而被“處理掉”,這就直接影響到來年的養雞業發展。
即便是受龍頭企業“保護”的養殖戶,雖然與家禽養殖企業有合作關系,境況稍好,但心裡也越來越沒底。浙江建德養殖戶朱和樂告訴記者,往年他的養殖場一年可出欄三批共11000多隻雞,一年收入8萬元不成問題。但現在他的養殖場基本“清苗”了,跟下崗一樣。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聞海燕表示,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下降將對整個家禽產業鏈發展產生較大影響,未來可能出現供給短缺、禽類價格“坐彈簧”的現象,還有飼料需求下降、羽毛價格上升等后續影響。
聞海燕認為,當前應採取有效措施,增加禽肉替代產品的有效供給,確保肉類供應以穩定消費市場。廣東省家禽業協會建議,政府應給予種禽企業和龍頭企業補貼或貸款補息,保持生產能力。對於暫時滯銷的商品,政府也可幫助企業進行冷凍,必要時由政府進行收儲,以穩定市場,為企業緩解部分壓力。
從長期看如何防止此類事件重演?聞海燕認為,必須建立健全畜牧生產防疫體系,建立起運行有效的疫情監測預警系統,對動物疫情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理。此外,一些專家也提出,要建立畜牧業發展風險基金,進一步完善畜牧業保障機制、補貼制度﹔加大保險力度,特別是禽類的保險力度,增強畜牧業的抗風險能力﹔加大對畜禽產品深加工扶持力度,在改變畜禽產品傳統的流通、消費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這些才是治本之道。
疫情來襲,也並非全是壞事。“這次禽流感對養殖業影響巨大,不過也是產業整合的機會。”在蘇州吳江區桃源鎮商會養殖分會秘書長朱永高看來,雖受打擊,但家禽的消費市場遲早還要恢復,而在規模化養殖中,隻有資金實力強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的風浪中挺得住。
桃源鎮眾誠鴨業總經理孫建民也在思考禽流感帶來的機會,他說:“一次次的疫病,也在倒逼養禽業轉型升級,要求從業者有更清晰的產業鏈意識。”10年前的非典,導致企業全面虧損,然而也就是從那時起,孫建民的公司就在拉長產業鏈,目前這家公司已具備了從養殖、宰殺到加工、銷售等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這些年來禽流感一直在襲擾養禽業,而禽類熟制品卻從來沒有檢出過病毒,這就是加工企業的機會所在。”顧 春 王偉健 李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