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廣西上林縣數萬人加納淘金 已有數人身價上億元【2】

2013年05月15日14:4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摘要:“上林幫”過去8年的加納淘金旅程,像是美國18世紀西部淘金史的翻版:血汗、暴富、槍戰,以命相搏。有人負債累累被遣返,有人在與黑幫的暴力沖突中喪生,有人患虐疾一病不起,埋在了異國他鄉。

採金現場(視頻截圖)

採金現場(視頻截圖)

肉眼探金的絕技

譚信華2010年第一次出國就來到加納,在上林人自己的金礦裡打了一年工,2011年11月開始創業單干。

上林素有採金傳統,上世紀90年代曾上演過“萬名金農闖關東”。“上林人個雖小,但團結,敢斗狠,把牛高馬大的東北人都打怕了。”譚信華描述說,“當時東北一些涉及上林人的金礦暴力案,當地警察都不敢管,要出動武警。”

從2005年開始,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又使上林人涌向了加納。這個故事稱,一個上林老鄉帶了全副身家500萬跑到加納,3年后就變成了1個億。

在加納的上林人多集中在庫馬西市、奧布阿西、打夸市、敦夸市,而這些是小金礦的集中地。“能出來的人,一般都會把親戚和朋友都帶出來。”譚信華說。譚目前就有30多位親戚、同學及朋友在加納。這些人主要來自上林縣的明亮、大豐、巷賢三個鎮,總數約在3-5萬人之間。

加納素有“黃金海岸”之稱,黃金開採已有百年歷史,目前探明黃金儲量約985噸,佔世界黃金總產量的3%,為僅次於南非的非洲第二大產金國。

“最早來加納採金的中國人來自黑龍江,上世紀90年代末,湖南株洲人相繼進入,但真正做成氣候的是上林的採金者。”加納·中國礦業協會秘書長蘇震宇介紹說,上林採金群體以砂金開採為主,洗砂環節離不開水,因此砂金生意多集中在加納的澳芬河、Tano River等河流沿岸。

加納以岩金為主的大型金礦,早先被Newmont、Gold Fields、AngloGold Ashanti等英、美大礦公司圈走。隻有河灘邊的砂金,不適宜大型採金設備,而加納本地人對砂金採用挖坑、搬料、淘金等人力方式,效率低、產量少,一直做不好。

直到2005年,上林人將砂泵技藝傳入加納,才徹底改變了加納砂金開採的格局。上林的砂泵技術隻有上林人才懂,技術不外傳。因此在中國採金人圈子裡,流傳著“非上林人不組機”一說。

在加納,上林商人一般和當地地主NANA(村庄酋長)合作,尋找持有採礦許可証的地主,繳納2-3萬塞地(注:加納貨幣)的“進場費”。譚信華買的地是25英畝,交了2.5萬塞地,相當於人民幣8萬元。買的地上如有農作物,則按農作物價值一次性賠償20年。

加納法律將金礦分大礦和小礦兩類:25英畝以下小礦僅限加納本國人開採。但上林人自有繞過法律關卡的辦法。

“隻要和酋長們說好條件,就能採。”譚信華說,因為土地是酋長的,礦產証也在他手裡,我們可以說,這是本國酋長的礦,我只是幫他開採而已。

為了強化和地主們的利益聯盟,上林人會與地主簽約,地主佔礦區股權的10-12%,每天產完金后,地主會在晚上過來將屬於他的份額拿走。也有不同的方式,比如一個月給地主1萬塞地,那就不用給地主礦權。

如何確定你買的土地有金?隻有初中文化的譚信華介紹說,上林人已形成看金的獨門經驗:看地形,在開採前清洗一小片土地,“一看就知道有沒有金”。

譚信華的礦雇有5個上林同鄉、兩個當地人。對當地人工資都是現結,一天給12塞地,平均月工資是280-300元塞地,是當地工資的三四倍。上林人多為壯族,與當地黑人相處久了,當地人也會說一點壯話。

至於上林籍的工人,則有6000元/月的底薪,外加每天產量2-3%的提成。“三年下來,就算只是打工,也有30萬左右的收入。”譚信華說。

加納礦業商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加納全國黃金產量為360萬盎司,其中30%來自小型礦場。蘇震宇估計,上林人控制的小型礦場,實際的產量佔比可能達到40%。

家鄉因此成了上林人的設備重鎮。眾多挖掘機、鉤機、水槍等被採購后運到上林,按金礦的需求重新改裝,再通過深圳海關運往加納。今年3月份最多時,上林縣通過深圳鹽田港發往加納的設備就有100多個集裝箱。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