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在公布的名單上看到,施一公的名字出現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但饒毅不在名單上。 |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網站
“曾在2011年落選中科院院士的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在今年美國時間4月30日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引發了對中美兩國科學院院士評選標准的爭論。昨日,施一公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2013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中。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次無論施一公能否最終當選,都將引發新一輪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昨天(20日)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3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共有391人,其中包括2011年曾落選院士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2011年,施一公與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雙雙落選院士,引起廣泛爭議。20天前,施一公剛剛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科院網站上的公告稱: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於4月30日結束,經過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391人。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將於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本單位有效候選人和相同專業的外單位有效候選人情況,公示時間為一個月。由各學部參加增選的全體院士通過通信評審、會議評審和選舉,並經確認、批准和備案等程序后產生新院士。當選院士名單將於年底前向社會公布。如對候選人公示材料內容的真實性有不同意見,請於9月15日之前將書面意見以真實身份署名,寄至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一條15號,郵編100190),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見。
記者在公布的名單上看到,施一公的名字出現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但饒毅不在名單上。
施一公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曾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2008年他放棄普林斯頓教職,全職回國,受聘清華,在中美兩國都引起轟動,被認為是海外華人歸國效力的榜樣。2011年,他和同樣是“高端海歸”的饒毅教授雙雙落選中科院院士增選,引起廣泛爭議。饒毅當時更表示,從此不再參評院士。2010年9月,二人聯合以《中國的科研環境》為題,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社論,討論中國的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指出現行的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創新能力的發展,直指科研基金管理中各種“潛規則”,在學界內外都轟動一時。
今年4月底,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再次引發“中國科學家當得了美國院士,卻當不了中國院士”的討論。當時中科院表態稱,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是兩個獨立的學術組織,其院士增選分別按照各自的程序和標准進行,兩者是相互獨立的,沒有必然的關聯﹔中科院院士增選的整個過程都嚴格按照院士章程和增選細則進行。
記者昨晚撥通了施一公教授的電話,但他謝絕了對此事發表評論。“媒體對這件事有點兒關注過度了。”他笑著說。
雖然施一公此番成為了院士增選的候選人,但能否最終當選還未可知。記者注意到,2011年中科院增選院士時,施一公和饒毅也都進入了有效候選人名單,但最終落選。
中科院公布候選院士 美國院士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