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時政>>民生>> 正文

工友殞命詰問高溫下勞動者權益

2013年07月31日11:08|來源:華商晨報|字號:

摘要:我國多地近日出現極端高溫天氣,上海刷新140年記錄,杭州刷新60年記錄。

  熱議

  7月24日,杭州74歲的保潔員15時出門掃馬路,16時30分收工后倒地猝死﹔28日,杭州一建筑工地14時開工,一名工人昏迷倒地,疑似誘發顱內出血。在長沙縣一處工地,被工友稱為“鐵人”的農民工黃海羅頂著高溫連續多日作業,29日被發現一睡不醒……

  我國多地近日出現極端高溫天氣,上海刷新140年記錄,杭州刷新60年記錄。據氣象部門預報,至8月8日,江淮、江南、重慶等地仍將出現大范圍日最高氣溫超35℃的高溫天氣,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溫歷史極值,而今日沈陽最高溫將達33℃……目前,中國氣象局已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也是高溫應急響應的最高級別。(相關報道見本版)

  □李紅軍

  眼下,持續不斷的高溫烘烤著華夏大地。與此同時,“高溫關懷”的落實情況也在拷問著社會的道德良知和法律規定的執行力度,其中最該關注的無疑是勞動者的權益。

  其實,國家早就有這方面的規定。去年,國家安監總局、人保部等聯合下發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停止室外露天作業﹔37℃以上、40℃以下時,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日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35℃以上、37℃以下時,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加班。然而,現實語境下,彰顯制度善意的“高溫關懷”在一些地方卻屢屢遭遇“執行難”,“高溫關懷”成為了一種勞動者無法觸及的“奢侈品”。

  “高溫關懷”何以成為“奢侈品”?

  首先從社會層面解讀,這是飯碗和權益的博弈。在飯碗和權益的選項中,更多的人選擇了要飯碗不要權益的選項,因為高溫下不干活,很可能會大幅減少收入,為了生計,一些人隻好“冒死一拼”。

  其次,暴露了一些企業的惟利是圖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按照規定,各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發放高溫津貼。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可在現實語境下,發不發高溫補貼,扣不扣除勞動者工資,完全是資方說了算。

  最重要的是,凸顯了監管部門的執行乏力。這些年監管部門在“高溫關懷”的落實上總是“慢半拍”,每每出了人命,又是“緊急通知”又是“限期整改”,隻能是亡羊補牢。

  人是社會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敬畏生命應成為一種社會常態。要讓“高溫關懷”由紙上權利變為現實權利,需要各方面共同打出“組合拳”,一是作為勞動者要敢於維權﹔二是要對企業加強監督,須嚴格遵守規定﹔三是勞動監察部門要把“高溫關懷”落實到位。

  落實“高溫關懷”是一道嚴肅的社會命題,惟有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真正為生命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聞暑而動”體現最好的城市精神

  □雷泓霈

  上海持續高溫之下,民政系統啟動了高溫應急救助機制,在救助管理機構設立臨時避暑點,為受助人員提供飲水、食品、降溫設施、清涼防暑用品,24小時為受助人員提供免費餐飲、洗浴、住宿等人性化服務。(7月30日《文匯報》)

  高溫,已經不像過去一樣無足輕重,而成為了一種會威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災害性天氣,成為了和海嘯、地震一樣的公共災害,上海市緊急落實應急救助措施“聞暑而動”,為需要的群體送上清涼關懷,雖算不得偉大的壯舉,但因為將卑微者的尊嚴放在了心上,所以才讓公眾覺得非常寶貴。

  當下,越來越多人已經認識到了,一座城市的公共精神、公共形象,不僅體現在現代化的公共設施上,更在於它所制定的公共制度,是否具有人情味,是否能讓每位城市成員都能得到飽滿的生活,都能感到有尊嚴以及強烈的歸宿感。正如著名城市社會學家桑內特的名言,“具有人情味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聞暑而動”無疑為上海增添了諸多公共人情味,這種凝聚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敬仰和感激,才是最好的城市精神,最強的城市競爭力。

  馬路烤五花肉,需要“常態抗災”

  □朱昌俊

  來自氣象局數據稱,高溫已覆蓋了中國19個省區市,達31.7萬平方公裡。有專家提出要從自然災害的角度來應對高溫之害。(7月30日《新聞1+1》)

  從往年的井蓋煎雞蛋,到今年的馬路上近乎烤熟五花肉,貨車翻車三萬斤活魚傾覆變“烤魚”,都在暗示高溫的現實“威力”。

  高溫帶來的影響當然首先是作用於人,但遠不只是對於人的抗熱能力的考驗,而是呈現出系統性的影響。比如安全方面,如煙花爆竹等行業就需要特別防范高溫隱患﹔生產方面,農業作物也難以避免受到高溫的影響,森林防火更需引起特別重視﹔再比如能源供應上,高溫往往帶來用水和用電上的壓力。這些看似零零碎碎,卻都與高溫保有緊密聯系。專家提出要從自然災害的角度來認識和應對極端高溫天氣,或正出於此考量。

  強調以“抗災”的視角來應對高溫,凸顯了對於高溫負面影響復雜程度的充分認識,也有利於提升防御和應對意識。但將高溫天氣視為自然災害,也等於默認了其突發性和偶然性。而從近幾十年來的氣象數據分析可以發現,高溫天氣已經具有普遍和常態性。以此而言,僅將其視為偶發的自然災害,可能還不夠。既然是整體性高溫,那麼到底何為災害,何為正常,這些在實際認定過程中,難免產生爭議。雖然已有法規對勞動者進行必要的保障,但顯然,類似整體性的調休、改變生產生活節奏等,還需要有具體規劃。

  如何順應並應對高溫天氣的增多這種趨勢,要做的當然很多,但首先必須在觀念上有所更新,認識到高溫影響的復雜性,拿出常態化的應對機制。

原標題 [工友殞命詰問高溫下勞動者權益

(責編:邢若宸、俊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武大最美男神扮青衣讓宅男心動(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宜昌長途汽車站造型似棺材引吐槽(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