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 > 資訊 > 時事 > 正文

震區"女漢子":女兵地震救援隊首次經歷實戰(組圖)

2014-08-07 09:09:00  來源:中國網  CFP
查看原圖
震區"女漢子":女兵地震救援隊首次經歷實戰(組圖)
返回列表
圖集已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昨天上午在龍頭山鎮一處廢墟中搜救被困者,女兵根據分工先后進入狹小的空間內清理泥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邊上負責觀察的女兵發現了被困者的一點衣服,並提醒正在清理泥土的戰友,很快一小孩被刨出,經過醫生確認已經死亡,女兵們顯得有些失落。

心願 隻希望早點把被困者救出來

每一次挖到人,女兵們心裡都為之一振。“我們最不希望這樣的悲劇發生,盡管我們掌握著專業技能,但我真希望不要發生地震,不希望我們能派上用場。”當了6年兵的田洪嬌微微低下了頭,她說:“在救援時感覺不到累,一心隻想快點再快點把被埋者救出來。”

“訓練時總是覺得很累,救人時總會問時間都去哪兒啦?”田洪嬌說,這是女兵們和平時訓練的最大區別,盡管訓練中也有模擬地震廢墟救援,但當她們第一次開展實戰時,卻是另外一番感受。

去年9月在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某工兵團成立了全國首個女子地震救援隊,魯甸地震后女兵隊員首次趕赴現場參加地震救援,並發揮有效作用。田洪姣是此次參加的5名女兵中的一員,也是班長。

地震發生后救援隊緊急從訓練的地方趕赴震中,在距離現場10多公裡的地方,交通擁堵,5名女兵和其他隊員一起扛起器材徒步前行。在進入災區前的徒步中,女兵們回頭率非常高。

“數十公斤重的器材,我們輪換著提,為了盡快到達災區救人,一點也不覺得累。”田洪嬌說,在救援現場,除了抬死者遺體外,她們和男兵一樣作業, 多次冒著余震救援。

余震來時,在邊上的老鄉們都馬上散開,而正在廢墟中施救的女兵和戰友們卻沒有退離,淡定地應對“隻希望早點把被困者救出。”

優勢 女兵易安撫被困者或家屬

來自黑龍江的田洪嬌20歲入伍,一晃6年過去了,她干過后勤、衛生、文藝,盡管這些工作必不可少,但她始終沒有體會到價值所在。“自從進入地震救援隊以來,平時嚴格苦練,救援時得心應手,當我們把被困者挖出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當兵價值所在。”田洪嬌,在災區一個任務接一個任務,干一天還不覺得累,哪怕是晚上沒睡覺,沒有吃飯,隻要一有新任務,馬上干勁十足。而這6年來,她隻回過兩次家,沒有陪家人在一起過過一個春節。

灰塵掩蓋了這些漂亮女兵的容顏,來不及打扮,來不及認真清洗,便一次次投入救援,甚至夜晚就靠在地上瞇一會。“誰都喜歡漂亮,可我的使命是救人。”田洪嬌說。

在田洪嬌看來,女兵更加細心,能夠及時發現被困者的跡象,減少救援時間和不必要的徒勞,此外在收撿器材時,女兵更認真,避免一些遺漏和錯位﹔而女兵在安撫被困者或是家屬時,更容易被接受,比男兵強。

在救援現場,女兵一次次完成了任務,和男兵一起挖出了多名幸存者和遇難者,並成功疏散數十名受災群眾。

坍塌的龍頭山鎮派出所

“臨時派出所”投入使用

昨天上午在地震中坍塌的龍頭山鎮派出所臨時辦公點正式設置。在地震中,龍頭山派出所倒塌,僅有8名正式民警的派出所失去了3人。地震后其他民警投入緊張救援中,大量救援力量進入后,昨天民警們及時設立臨時派出所,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民警崔華超介紹,地震導致當時值班的3名民警和2名協警以及2名前來辦事的群眾,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后我們馬上打電話回派出所,可沒有任何回答。”崔華超說,意識到事情不妙后,在外出警和休息的民警及時趕回,聯合專業救援人員進行施救,及時將被困的兩名群眾和一名協警救出,這三人受傷。另外,派出所所長夏大猛和兩名民警、一名協警被挖出時已經遇難。

生還的協警介紹,發生搖晃后,民警將兩名前來辦事的群眾推開,隨后牆體倒下壓在民警和所長身上。

“事發突然,我們及時清理坍塌體,希望早點找出被困者。”崔華超介紹,當把三名傷者救出后經過生命探測儀探測,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災區大量群眾受災,需要救助,民警聯合縣市區派出的警力開展救援。

而部分民警和協警家中也受了災,在確定沒有家屬遇難后,4名民警和4名協警緊急開展工作。“在災難面前,我們不僅要救援還得維護災區秩序,確保現場穩定。”崔華超介紹,昨天上午臨時派出所辦公點設立,盡管只是一個帳篷,但民警在裡面認真接待每一位前來辦事、咨詢的群眾。

營盤村廠坡鄉

利用工兵撬和十字鎬刨出11人

水富縣武裝部政委張洪富在3日下午6:10接到昭通軍分區命令,40分鐘后,張洪富集結好的40名民兵和兩輛大型車輛迅速趕往災區,由於道路不通,直到4日上午,張洪富和民兵們到達震中龍頭山鎮受命趕往營盤村廠坡鄉,步行一個小時后抵達工作現場。

利用工兵撬和十字鎬,張洪富的隊伍挖出了11人,“全部是小孩,最小的2歲,最大的17歲”,張洪富說,他們所到的地方處於坡地,而且都是土房,死者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地震發生時,成人大多都在地裡摘花椒,隻有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這些被刨出的11個孩子中,有8人全身青紫,“這八個孩子可能不是地震當時就被重物打死,而是被牆體泥土捂死”。

張洪富隊伍救援的廠坡鄉全部都是土房,幾乎完全倒塌,在救援過程中,張洪富發現,倒塌牆體除了泥土,沒有任何其他東西,“我發現四川也有土房,但他們的牆體泥土裡間雜有竹條,所以,如果地震來臨,竹條也可以產生牽引作用,牆體就不會很快倒塌,或者倒塌速度減慢﹔即使倒塌,竹條也有可能產生間隙,可以避免被壓人員窒息死亡”。張洪富認為,在農村經濟水平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幅提升的現實情況面前,可以告訴農民在筑牆時加入竹條,這或許會在危急情況發生時,救人一命。

龍頭山鎮集市

震后第一個趕集日價格不漲

龍頭山鎮,地震后大量物資和食物緊缺。昨天是龍頭山集鎮在地震后的第一個趕集日,因老街損毀嚴重,以往前來擺攤設點的群眾有的遇難,有的受傷,有的料理后事和開展救援。街道上幾乎沒有攤點,僅有兩家商店開門營業,但很快店內的食物、飲料被搶購一空。

簡單的兩樣水果,西瓜跟棗和地震前一個價,其他方便面、水,也都和之前一樣,並沒有因為購買的人多,物資稀缺而漲價。

“道路不通,僅有的存貨很快賣完,我們得盡快補貨。”店家介紹,他們沒有打算漲價,更不能發災難財,店家還免費給群眾提供了方便面。

傷者回憶

12歲傷者

小富艷:

“我想爸爸”

地震發生時,有這樣一家人,家裡的男人背著兒子在逃離過程中,被山上的落石砸中,不幸雙雙身亡,如今,家裡隻剩下受傷的妻女,未來的路,“很難!”這話來自12歲的小富艷。

3日下午吃完午飯,小富艷一家前往村后的馬家林扯花椒(當地叫法)。下午4點半,一家正扯著,突然小富艷身體一個踉蹌,摔倒在地,與此同時,她看見背后的山上開始有石頭落下,不遠處的村子房屋轟然倒下。

“地震了!”爸爸喊叫起來,背著弟弟就往安全的地方跑,媽媽拉著小富艷和妹妹,也趕緊往安全的地方跑去。這時,小富艷又摔了一跤,右胳膊頓時不能動彈,她轉眼一看,一塊巨石從山上滾落下來,砸到爸爸和弟弟身上,兩人瞬間倒地,再沒動彈。

過了一會兒,等地面不再晃動后,躲過一劫的媽媽和妹妹趕緊跑到爸爸身邊,才發現兩人已沒了呼吸。活著的一家三口哭成一片。

昨天,魯甸縣人民醫院外一科的樓道裡,小富艷緩緩坐起身來,頭轉向牆一側,哭起來,“爸爸!”她的叫聲響徹整個樓道。

93歲傷者

地震發生時

爬了出來

在魯甸縣人民醫院醫生的印象裡,93歲的馬才珍是地震發生后醫院接收到年齡最大的傷者,“老人家腰部只是受了傷,沒有生命危險。”

老人來自龍頭山鎮龍泉村,地震發生時兩個兒子外出扯花椒,隻有自己一人在家,“當時,我媽感覺地震了,就趕緊往門外走,可因為走得急,她摔了一跤,被房上掉下來的東西砸傷了腰。我媽沒停下來,繼續往外爬,剛好爬出來,房子整個就塌了。”老人70多歲的女兒說。

昨天下午,老人看起來精神不錯,一邊大口吃著女兒買給她的米飯,一邊喝著志願者提供的牛奶,當聊到她哪受傷時,她還專門把手伸向腰眼,說:“就是這點!”

醫療救助

生死救護

目前災區醫療人員已經超過1000人

昨日下午兩點雲南省衛生廳副廳長,此次魯甸縣地震醫療救治衛生防疫組現場指揮徐和平介紹,地震發生之后,各級醫療力量來支援魯甸,加上昭通市的醫療救治力量,目前醫療人員已經超過1000人,傷員得到及時救治。

省精神病院

心理專家開展心理救援工作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地震發生后,雲南省精神病醫院、昆明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積極響應,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派出由阮冶副院長(昆明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帶隊,現場干預專家唐岩主任、張勇輝主任等6名心理干預專家組成的心理救援隊配備相關物資,於4日凌晨6時出發,到雲南省軍區預備役司統一集合后於11點趕往昭通魯甸災區進行心理救援工作。

專家組一行6人歷經9小時車程到達魯甸縣后,立即前往魯甸恆博醫院。該院收治地震傷員15人,專家組對全部傷員進行初步的心理評估。其中,在地震中有多名家庭成員及親屬遇難的母女,其家中房屋全部倒塌,女兒獨自從廢墟中用手自己刨出自己,並聽到表弟喊救命,但自己體力不支沒有救出表弟,內心很是自責,自地震發生至今已有30小時未進食,情緒低落,處於緘默狀態。心理專家對該女孩及母親做心理評估,給予其情緒穩定化技術,搭建社會支持系統,並告知監護人及院方注意事項。干預后女孩終於願意進食,情緒基本平穩,另外13名傷員目前情況比較穩定。

昆醫附一院

2名專家因余震傷重撤離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10名醫療隊員在翠屏村駐扎的第二天。翠屏村是距離昭通魯甸龍頭山鎮15公裡的小村落,也是地震重災區之一。由於道路不通,物資緊缺,醫療隊員們幾度感到“有力無處使”,但最終隊員們就地取材,創造出不少救治工具,保障了災民的醫療救助。

截至昨晚9點30分,昆醫附一院醫療隊在翠屏村醫療點救治了130余名傷員。

因為村裡的房屋大多都是土基房,雖然房屋容易損壞,但遠沒有水泥房致命。在翠屏村帶隊的昆醫附一院副院長曾勇表示,基於村落建筑的特點,即使到震后第二天,官兵仍能救出被掩埋的傷員。醫療隊也需要一刻不停,不斷救治重病傷員。從頭兩天的救治情況來看,醫療隊救治的傷員主要以顱內出血、四肢受傷為主。

由於入村道路不通,4日上午6點半,隊員們花了4個多小時,循泥濘山路徒步近15公裡進入翠屏村。5日凌晨過后,醫療隊共感受到5次震感。被安排在居民家借住的隊員們不時被驚醒,慌忙跑出房外避震。就在一次次往外跑時,3名醫療隊員不慎跌倒,腿上有擦傷、骨折和韌帶拉傷等情況。最后經過處理,骨科副主任醫師何飛繼續帶傷在堅持,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湯勇和陳宏昆因為受傷較重,已經失去行動力,被安排撤離一線,“我很懊惱受傷,本來應該在這裡和隊友一起戰斗的。”

魯甸縣人民醫院

縣醫院住院人數已飽和

地震發生后兩天,魯甸縣人民醫院院長陳敏一直在醫院樓內樓外跑來跑去,指揮工作人員安排支援醫院的救援行程,並對待檢傷員進行安排部署。

陳敏昨天下午表示,目前,醫院共收治265名傷者,住院人數已經飽和,其中多為外科傷者,以骨折和各類擦傷居多。受傷較重的傷員已經被送至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昭通市中醫院進行救治。經過協調,目前,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也已專門為傷者騰出200個床位,“這大大緩解了醫院的壓力。”

相比前兩天,昨天,送往魯甸縣人民醫院的傷者雖然有所減少,但減少幅度不大,一方面因為有些傷者才營救出來,另一方面前兩天道路不暢的情況有所緩解,傷者也能更快地送往醫院。

昨天下午,魯甸縣人民醫院外科的3層樓裡,樓道裡的病床上擠滿了地震中受傷的傷者,護士站、病房內、辦公室內,醫療人員和護士正緊張有序地穿梭著,身著各種制服的志願者手提食物或水,按順序發給傷者,醫院門診大樓前,由院領導帶領著院工作人員正有序引導傷者進行救援,門前的廣場上,多家公益組織正向傷者家屬發放救援物資。

記者手記

這一夜,很多人無眠

在進入震中的龍頭山前,對於它並沒有過多了解。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因為地震而認識龍頭山。在地震中建筑物損壞、人員傷亡情況究竟如何,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情況。地震當晚,我和同事連夜奔往現場,直到次日凌晨天快亮時,才到達災區。而這一路上,因為道路損壞,距離重災區的10多公裡路和救援隊一起徒步前行,越是靠近現場,房屋損壞情況越嚴重,不斷有遇難者遺體被抬出,此時我的心裡很是不安,究竟重災區情況如何?

當重災區出現在眼前時,涌上心頭的隻有兩個字“太慘”。白天在面臨救援物資缺乏、群眾生活保障缺失的情況下,救援隊伍爭分奪秒救出一個個鮮活生命,受災群眾各自忙碌著。哪怕是到天黑時,仍沒有吃到一口熱飯,但在大災面前,所有人都在創造著感動。

地震后的第二夜,天氣有些涼,還伴隨著降雨,受災村民們陸續進入救災帳篷,可很多人並沒有睡意。而在不遠處的龍泉中學院子內,各支救援隊伍直到深夜才安靜下來,盡管沒有睡覺的地方,辛苦了一天的救援人員趴在地上也能睡著,哪怕期間余震不斷。(記者 張萌 程浩 朱家吉)

(責編:姚麗娜)
分享到:

評論|咨詢|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 吉林|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旅游|華商|IP電視|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