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09:20:14|來源:人民網|字號:
這是本輪督察中,國務院督察組進駐國土資源部督察的一個場景。林卿穎 攝
編者按
中央強力反腐之下,我們既看到老百姓的拍手稱快,也有坊間流言,“許多地方官員都不干事了,也不敢干事了”,因為不敢尋租,沒有干事的動力﹔也因為反腐嚴厲,積極干事意味著更多出錯概率。
國務院7月組織了那場規模空前的大督察,目的即包括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強力督察背后,說明官員不作為已成為一種現象。積弊多深?
在中國當下政府部門對資源配置擁有巨大權威的經濟模式中,地方官員的消極會如何影響經濟增長?
林卿穎是參與國務院督察組的少數媒體人之一,近距離觀察了當下強力反腐環境中政府部門真實的運作狀態。
同時,經濟學家陸銘和合作者曾完成了一項《反腐敗、市場建設與經濟增長》學術研究,論文刊發於《經濟學》(季刊)雜志。
新京報特約林卿穎撰寫跟隨國務院督察組的所見所感﹔並專訪陸銘教授,就上述話題展開辨析。
十八大以來,中央“拍蠅打虎”式反腐日趨苛嚴。
高壓反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據統計,一年來在中紀委網站“案件查處”一欄公布的落馬官員,即有547人,包括1名前政治局常委、2名副國級官員和37名省部級官員,平均每個月近50人。
但反腐也有代價和成本。有國際金融機構測算認為反腐可能拉低今年中國經濟增長0.6至1.5個百分點,這同時引發國內一些專家對經濟穩增長的擔憂。如湘鄂情等高端餐飲業,自八項規定實施后,即遭遇斷崖式下跌。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一些觀點將保增長和強反腐割裂看待,似乎非此即彼,陷入兩難。人們關心,高壓反腐是否持續?反腐是否有最優路徑可循?
檢視強反腐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問題,可以看到,當下的反腐巨浪背后兼具改革邏輯,反腐和經濟增長並不矛盾。反腐和改革,其歸宿終將並軌一處,那就是建立可持續經濟增長生態。
中央大督察:摸底施政現狀
十八大以來,中央派出了208個巡視組,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1214個地區和單位進行了巡視。一大批“老虎”“蒼蠅”被打落馬下。
與此同時,國務院也派出督察組,在巡視組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力求解決問題之策。
7月份的國務院大督察,抽調了100余人,成立8個小組,分赴27個中央部委及16個地方省市。筆者參與其中。督察組所到之處,直面問題,務實高效,部委組每天隻能搬兩張凳子在會議室打個盹,地方組則經常開會到凌晨。
接受督察的部委和省市要求先深入開展自查,形成自查報告遞交督察組。督察組在審閱自查報告的基礎上,進駐實地督察。
實地督察一般流程包括聽取主要負責人匯報、召開座談會、審閱文件資料。
廣泛的督察事實上成為一次對施政現狀的全面摸底。在召開座談會之外,督察組還採取問卷調查、約談,暗訪形式深入調查﹔地方省市督察組則深入到縣、鄉機關、企業、高校、公共服務機構,甚至施工工地進行實地調查。
在督察國家發改委時,參與工作匯報和問詢的發改委官員近百人,包括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內,僅司局及以上級別官員便達50人。
因督察工作涉事之深,每日督察結束后內部總結會上,督察組成員都能直接開列受督部委省市的“問題”。這些問題以涉及未來的改革方向為著眼點,標本兼顧。
督察;問題;中南海;奢侈品行業;送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