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 09:1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大數據在中國
那麼,大數據在中國應用得如何了呢?彭特蘭教授提到最多的還是醫療方面的應用。國家衛計委專家李蘭娟介紹說,我們國家有很大的衛生規劃,我們對全城的健康信息採集,建立每一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電子檔案中,嬰兒檢查、孕婦檢查,中年、老年以及到臨終的一個人一生的健康數據的記錄,也就是個性化的健康記錄,在中國變成了可能,這個數據比較可靠。有一定的標准衡量的數據,也有標准化的結構化的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這樣一個區域數據中心的數據,將來對國家政策的制定,醫保、醫院管理、以及個人健康管理有很大的作用。
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專家彭凱則向彭特蘭教授提問,對於北京的大城市病,如果利用大數據的技術為北京市政府的科學決策進行有利的建議。彭特蘭說,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來改善交通和提高GDP,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有人口的一個混合,通過提高創新能力來提高GDP。
彭特蘭以蘇黎世為例,蘇黎世安裝了非常昂貴的一個輕軌系統,使有的人還可以居住在小村落裡,一個村子就幾百人,可以步行到雜貨店或者是上學,但是其中60%的人口可以用輕軌每天去遠的地方,去市中心工作,居民之間的溝通的強度比全球任何一個城市都要高。這樣的城市能夠具有很高的創新性。
不過,也有嘉賓為大數據的前景潑了一小盆冷水。最近,“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甚囂塵上,其中大數據的運用也是人們看好的理由之一。但中國外匯投資院院長譚雅玲認為,互聯網金融脫離了金融專業本身最基礎一個東西:歷練。金融本身是要經過市場的歷練,隻有歷練了才相對比較有經驗,不是任何一個人拿起金融就可以做的,風險管理是年年不斷的積累能做到風控的,而不是說看到一個財富,看到一堆的數據就能做風控的。所以她認為,我們有時把金融過於簡單化了,這樣簡單化可能導致在借用大數據時不會得到最終的安全保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投機取巧之嫌。她還說,我們現在處在一個生產力不足的階段,還是應該以實體經濟為主,如果沒有實體經濟再談金融,談金融大數據都是空洞的。
大數據的安全需要制度保障
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數據都會被存儲在在網絡上,那麼如何保護數據安全,特別是用戶隱私呢?這可能是所有人都關心的話題。
彭特蘭教授認為,我們需要有法律法規來監管與控制個人數據的傳輸。使得它與傳統的方式進行匹配,我們以前是需要簽名或者是說把一個紙質文件交給別的人進行授權﹔那麼在這個電子時代、數字時代也需要有這樣一個授權,如此才能夠了解並控制個人數據。
對於“誰掌控大數據”這個更進一步的問題,彭特蘭認為這更接近一個偽命題。他說,其實這個問題就好像說誰要掌控英特網一樣,這兩個問題本質是一樣的。“不能說企業來掌控它或者是誰來掌控它,其實都非常清楚這個軟件是一種服務,我們應該要更好地去找到它的價值。”(文/邱天人)
大數據 可穿戴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