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09:58:11|來源:光明日報|字號: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指出,2014年,以黨報、國家電視台、國家通訊社為代表的主流媒體輿論場和以互聯網“自媒體”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共識度增強。
在這樣的網絡輿論生態裡,新媒體的輿論場屬性越來越具有理性和建設性。
去年9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正式上線,開通網絡舉報通道后,很快顯示出引領網上反腐輿情的引擎作用。從“網絡爆料—紀委介入”轉變為“紀委公布—輿論熱議”模式,無序的網絡反腐能量,已開始納入制度化、法治化、有序化的反腐軌道。
今年12月20日,西安醫護人員手術室自拍的一組照片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在主流媒體的報道后,輿情出現逆轉,當人們知道醫生沒吃沒喝七小時后才保住患者左腿,而拍照也得到了患者的同意之后,網絡民意更多從質疑批評轉為理性分析。
“官方與民間兩個輿論場,從今年的情況看,交集和共識度顯著增強。民間的輿論場從前些年比較極端化情緒的宣泄,變得更加理性平和,網上一些不負責任的謠言,也有了大幅度的減少,網絡輿論生態正在步入正軌。”祝華新說。
傳播格局重構改變輿論生態
信息傳播格局正在重構。“優秀APP的迭代周期約為22天,微信公眾號爆炸性增長,H5等互動微作品快速擴散,2014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聯姻’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
在他看來,日新月異的媒體演化大勢,掩映於網絡變幻之中。傳統媒體在融合發展中重塑再生,新媒體以破竹之勢在政務、經濟、媒體、社交領域掀起革命性的浪潮,改變著輿論生態,重塑著公共生活。
曾經,“沉默不語”是涉事者應對復雜網絡輿情的“辦法”,而上述提到的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近四成網絡輿論熱點得到涉事主體回應,相較2013年,涉事主體無回應的現象顯著減少,通過官方網站及微博等網絡形式回應的漲幅明顯。
曾經,更新少互動差是網友對一些政務賬號的吐槽。而現在,全國各級政務新媒體活躍度持續提升,內容更加趨向於多元化,風格更加親民,互動更加明顯,包括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APP在內的政務新媒體,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發布權威信息、加強政民互動、引導網絡輿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據騰訊微信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總數超過580萬,日均增長數1.5萬個。“隨著微信公眾賬號影響力的擴大,聚焦於垂直領域的私人化、平民化、廣泛化、自主化傳播的‘自媒體’正逐漸取代微博大V,並被賦予新的民間輿論場話語權。”李未檸說。 (光明網記者 張薇)
(來源:光明日報)
網絡輿論,新媒體,輿情,微博,中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