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女子打针丧命 街头美容让活人变僵尸【2】

2012年10月15日09:30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香港美容业

  良莠不齐

  香港美容院大致分为两大类,针对富人及明星等的大型综合性美容沙龙馆,除美容外,还提供按摩、减肥等服务,甚至包括桑拿、疗养等项目。会员制度之下,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美容服务。第二种是涵盖大众消费层的美容会馆,部分连接健身中心一体化服务,大众化的收费,吸引普通市民享受基本的护肤、按摩等服务。第三种,则是街头随处可见的特色小店,做本区街坊生意的,涵盖美容修饰、护理及化妆品销售。不少小店拥有独特服务,如文眉刺眉、中医祛斑等。

  香港的美容师,一般入职前要经过公司的专门培训,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核查,全靠美容集团的考核和把关制度。而一般的美容院,并不做整形等医疗美容。在大型的美容机构,普通的美容师可以操作按摩、针清、修眉等服务,如需操作机器美容的高级美容师,需有在公司工作超过3至5年的工作经历,经过严格培训才可上岗。

  不过这些美容师的压力也相当大,她们需要在美容的过程中,向客人售卖美容疗程卡,如果在季度或年份内达不到销售的额度,随时可能被公司炒掉。在大型美容集团,此种制度尤甚。

  香港的美容消费群年龄跨度较广,下至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上至六七十岁的夫人太太,都有大批人群定期去美容院做美容。年轻人一般选择廉价一些的人工美容,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抗皱、抗衰老功效的机器和产品就越多、越先进。保持青春、保养美丽,香港太太们非常愿意为此买单,据记者所知,她们也是不少大中型美容院的集中攻克的消费群。

  此次美容死人事件中的DR集团及干细胞科研中心创办人周向荣日前辩称,“DC-CIK”是保健疗程而非医疗行为,又强调客人均签署了“免责条款”。DR医学美容集团,是全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再生医学美容集团,1995年成立DR医学美容护肤品研制中心,由医生领导下研制专业美容护肤品。自设美容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美容服务,会员超过30万、在全港各区拥有42个分店,每天为千多人提供服务,每年为客户提供服务超过50万人次,是全港唯一拥有护肤品生产及保健品生产基地的美容服务机构。

  香港各界要求

  加强美容监管

  香港媒体上充斥着减肥、丰胸、纤体等美容广告,但这些并不属于2007年实施的《不良医药广告条例》的规管范围。此次“夺命针”事件牵扯出美容业一些“灰色地带”。

  立法会医学界代表梁家骝指出,现在美容公司只须申领商业登记证就可运作,法律上存在漏洞。香港医务委员会不评论事件,但支持政府监管医疗美容。

  香港美容健体专业人员总会主席许慧凤说,医学美容是以手术、打针、服药等具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修复再塑容貌和身体形态。她呼吁港府尽快厘清美容与医疗的界限,强制在广告中加风险忠告。但她希望不要“一刀切”,譬如仪器方面,光疗机、电疗机、超声波机等既可用于美容,又可用于医疗,关键是评估操作方法和安全性。

  香港消委会总干事刘燕卿表示,部分美容广告,已偏离传统美容的治疗,会涉及抽血,经处理后再注射入客人身体,风险很高。而消费者委员会过去9个月收到19宗有关整形、注射美容疗程的投诉,多于去年全年的12宗,当中有关血清、血小板美容的投诉有两宗。总干事刘燕卿认为,加强立法规管医学美容刻不容缓。

(责编:朱晔)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