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14:2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蚁族”问题的学者廉思曾在2010年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书中显示:研究生以上学历“蚁族”的比例,从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本科学历也从31.9%上升到49.8%,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升。
“以前总觉得研究生应该挺厉害了,一心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随便问一些人,里面就有好几个研究生。股市不景气,基金、证券公司几乎都不招人”。
记者采访发现,成为“硕蚁”的研究生,一是家庭情况较差,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小县城;二是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最后得过且过;三是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往往是农村父母的骄傲和希望,一方面提醒自己要从低做起,另一方面又害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对倾其所有培养自己的父母造成太大刺激。
广东省教育厅于10月25日发布的信息表明: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为90.09%,已经持续七年不如专科生。
而在一周前,一条《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被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而成为热点话题。视频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今年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回到村里种地。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命运”。
其实,苗卫芳的遭遇不是孤例。2009年11月26日,上海某名校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她在自杀时曾对母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改变。”
硕士为何成“硕蚁”?这背后的社会问题正引发深思。
硕士一毕业就失业?
为了节约开支,王瑞一直都在广州城中村租房,与她同住的还有一个医学院毕业的硕士。这位硕士毕业后也是四处碰壁,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不得不在一家小药企推销产品。
把门锁上,提着行李的王瑞,恋恋不舍地回头看看曾经与人合租住了3年,位于广州石牌城中村昏暗的屋子,不禁感慨万千,今天她告别这里也意味着告别广州这个大都市。回首过去3年走过的路,一幕幕犹如昨天发生一般清晰:三年前她信心满满地来到广州,然而在大都市的角落,她曾经成了“硕蚁”!
不错,王瑞是硕士,毕业于四川的一所名牌大学的金融系。硕士,曾是高学历的一种标志,“蚁族”,让人想到的是低学历的人群。而如今,这两个原本不搭的词汇却合成了一个词,被网友戏称为“硕蚁”。王瑞是怎样成为“硕蚁”的呢?
王瑞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可毕业后却为找工作犯了愁。她很想在成都的银行就业,但很快她的希望就破灭了,她来自四川的一座边远小城,“在成都没有关系,连银行的门都进不了”。
2009年,王瑞只身到广州,“广州是大都市,发展机会更大,如果银行不行,各种基金、证券公司还有一大把。”这是王瑞来广州的初衷。
起初,怀着雄心壮志的王瑞来到广州。白天,她游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中,晚上有空就在网上搜索招聘信息,投简历。“广州这个大都市研究生想找份工作应该是容易的,关键是要找一份好工作。”她单纯地认为。
一个月后,王瑞终于等来了一家银行的考试通知。当她欣喜地赶到考场,这才发现,虽然广州的银行是公开招聘,但却成了各大名校的“比武场”,职位百里挑一。王瑞忐忑地参加了笔试,焦虑地等待着结果……
“没想到竟然笔试就落榜了。”王瑞一打听,才知道入围的都是研究生,还有好几个博士,甚至海归。
“以前总觉得研究生应该挺厉害了,一心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随便问一些人,里面就有好几个研究生。”王瑞告诉记者,在那之后虽然也有过几次应聘经历,但都不了了之。“股市不景气,基金、证券公司几乎都不招人”。
“以前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后来只希望能先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以后再说。”王瑞无奈地放低了自己的要求,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私营公司里找了个会计的工作,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除了交房租,勉强能维持一个月的开销。
为了节约开支,她一直都在广州城中村租房,跟她同住的还有3个年轻人。她没有想到,与她同住的还有一个医学院毕业的硕士。这位叫刘俊的硕士毕业后也是四处碰壁,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不得不在一家小药企推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