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很容易被遗忘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直到偶然面对,你才会心痛——那一双双本该清澈的眼睛里,掺杂了太多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情感。他们有所有成人的烦恼,唯独没有童年。 |
留守儿童占多数,专家呼吁成立儿童福利局
2007年起,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魏金环,针对流浪儿童问题展开了一项历时10个月的调查。
调查发现,贫困和家庭不稳定,是导致孩子进入社会流浪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离异或有离异趋势、家庭暴力等现象普遍存在。此外,“56%的孩子是为了出去打工”,他们为此早早辍学。
“绝大部分的流浪儿童,其实都是留守儿童。”重庆摄影师张成欣发现。他从2008年起就追踪调查流浪儿童问题。由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守儿童多数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都很叛逆,有的爷爷奶奶根本就管不了,跟他们有了矛盾,就私自跑出来流浪了。”
2011年,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超过了5800万。关于他们出走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湖南嘉禾,因思念父母心切,6岁的姐姐带着两个年龄分别为4岁和2岁的弟弟离家去广东找父母,在郊外迷路;四川南充,不满父母只疼弟弟,留守在家的15岁少女文和留下遗言,离家出走……
这些事件,都以被找回而暂时告一段落,但更多未经媒体报道的留守儿童,已懵懵然闯进街头流浪的队伍。
难题和出路
“贵州毕节这次事件,处理方式太简单,仅仅撤掉一个区长,这是远远不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相关部门应该马上采取特殊措施,召开紧急会议,从国家体制层面着手解决儿童照料问题,“不能让5个孩子白死”。
他介绍,在儿童等弱势群体照料方面,我国缺少相应的行政机构,相应的专业人员和硬件设施也处于空白,“我不能不说得严肃一点,在儿童照料方面,我们是零”。而在不少发达国家,六十年前已经建立起相当全面的儿童照料制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各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几乎都同时担负着救助流浪儿童的职能。
但尴尬局面一直存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受助的流浪儿童大多是被爱心人士、警察和社会救助人员发现的,主动前来寻求保护的并不多,而流浪儿童来源地和救助地的地接也不够,“我们把孩子送回老家,还没等我们回到上海,他们就回来了。”
不少进入救助站的孩子还会想尽办法来逃脱。在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为了重回街头流浪,4名孩子不惜取下沐浴器的铁水管,击昏工作人员。“他们认为街头生活更加自由,也能赚到钱,比回家好”,工作人员解释。
对此,专家指出,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制约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惩罚性规定不明确。西方国家对遗弃罪的处罚很严厉,我国则比较宽松。这就造成对不负责任的家长,处理起来威慑力不够。” 广东省委党校法律系副主任刘铭盛说。
还有媒体认为,应该更加强化地方政府和家庭的责任。中国网称,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对家庭暴力、出租和遗弃儿童等丑恶现象监督和惩罚不力、对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儿童保护不足,使原本在社区就可以预防的儿童流浪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致使流浪儿童日益增加。
而王振耀则认为,在中国儿童权利保护方面,中国需要在硬件设施、专业社工系统领域加大功夫。“需要有社区救助系统”,他指出,如果家庭不适合孩子生存,应该为其安排安全可靠的去处,比如香港的儿童庇护站等组织。
“我们应该马上成立儿童福利局,”他认为,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完全有能力现在就做,在全国编织儿童照料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