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深度

荧屏别总娱乐至上 中国电视,请多点正能量【2】

2012年11月22日10:42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        字号:
摘要:16年来,不管电视界时兴什么,电影频道不为世风所惑,矢志不渝,拍摄播出的作品始终坚守着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精神,用光影书写时代,引领人心,讴歌情怀,在这样的文化自觉下,不断追求着思想深度与艺术品位的统一,主流价值与大众情趣的融合,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的交汇。

对比之下,电影频道的实践显得尤为可贵。这些年,电影频道系统拍摄了大型纪录片《世界通史》、《中国通史》,拍摄了《大汉风》、《杨门女将》,和由《曾克林出关》、《旋风将军韩先楚》等构成的《共和国名将》系列电视电影,以及《王勃之死》、《为奴隶的母亲》、《双人床条约》等一批题材广阔、风格多样,让中外观众眼睛为之一亮的电视电影佳作。至今电影频道生产播出的1400部电视电影中,有80部获得了华表奖、金鸡奖、美国国际电视艾美奖等140多个奖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1400多部电视电影中,关注时代、现实,关心民生、民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占到了70%以上。

这些年,电影频道接连拍摄出了《核电铁军》、《中国桥》、《金牌工人》、《青春制造》、《法官老张轶事》、《小敏的村官生活》、《大地就是海》等影片,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当代中国工业建设的面貌和当代工人的丰姿,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中国农村景观和当前农民内心的期盼,他们的困惑以及追求新生活的愿望。而《昆仑日记》、《迅雷之旅》、《北京,你好》、《黑白》、《烩面馆》、《精彩人生》、《开头那些日子》、《暗香》等一大批作品,将镜头对准时代风云、百姓生活、都市情感,讲述社会的变革、道德的抉择和信仰的坚守,以富于情趣的细节、灵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它们在为观众带来春风化雨般的艺术体验的同时,也发挥了沟通情感、抚慰人心的艺术功能。比如2011年拍摄的《信义兄弟》,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农民工孙氏兄弟为创作原型,围绕着弟弟兑现哥哥生前承诺、接力为农民工送薪的事迹,挖掘出新闻事件内在的道德精神,在道德沦丧、公信度下滑的今天,《信义兄弟》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化关怀呼唤良知,呼唤诚信,发人深省。

这些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和人们心灵的震颤,它们和现实生活接在一起,和老百姓心心相通。因此,70%的电视电影在首播时,平均收视率达到1.8%,即每部作品有2000万人收看。16年来,电影频道为中国艺术人物画廊增添了法官老张、刑警张玉贵、新农村女人巧巧、老顽童马大海、修脚工“刘一刀”等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作为生产者,电影频道每年制作的电视电影也已成为一道隽永、别致的风景。作为中国电视的一个卫星频道,电影频道对文化建设的贡献,远非那些不时制造出收视热点、收视奇迹的电视台可比拟的。

文化建设其实就是人心建设。电视台作为密切联系大众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否应该扪心自问,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我们为人心建设做了些什么, 我们的节目传达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我们为民族的文化积淀留下些什么?难道就是鼓励一夜成名、娱乐至上?难道就是鼓励格调低下、花样翻新、胡编滥造的电视剧?在薪火相传的文化长河中,这些都是过眼烟云,这样创造出的所谓收视奇迹,就算独占鳌头又值得炫耀、值得回味吗?

见贤思齐,但愿有更多的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想着走正道,出精品,在文化繁荣、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凝聚人心,焕发精神,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向 兵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