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培训叫价3万元 考试带火系列产业
从公务员教辅图书、考前辅导班,到交通、住宿、餐饮,再到专门的公务员服装、形象包装等一系列产业……“国考”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拉动力让人叹服。
有媒体粗略估算,考生即便是只报最基础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和《公务员面试指导》,三门加起来少则几百,多则一两千,如果从基础班到点题班全部学下来,则需要1万多元。此外,一些天价面试辅导班的招生广告也在广泛“撒网”,某公务员考试网站的广告称:仅6天的封闭面试培训,叫价3万元,承诺“保过,不过退款”。
考了两年公务员的女硕士生林宏表示,买教辅图书和报辅导班只是比较明显的开销,隐性的开销还有很多。比如,她曾去广州参加考试,来回机票3000多,两天住宿600元,吃饭200元,买套正装800多,加在一起4600多元。对于一个“考公族”来说,一年去外地考试的情况少说也要三次,费用至少在1万元以上。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00余万人赶“国考”,考试本身催生的培训产业产值近42亿,这还只是最基本的,不包括类似“七天万元培训费”这种天价的培训课程。
样本:一个公务员考生的两本账
有经过连续十多次考试后,山西某大学毕业生孟非,至今还没有圆公务员梦。连续3年时间,他在和同学们合租的房子里,每天起床洗漱之后就是埋头苦读,无论是国家级、省级(含外省)、还是县级公务员考试,他都报名参加过。三年下来,孟非为报考公务员净支2万余元,这还不包括他为考公务员留在太原的食宿费用。
和清晰的金钱账相比,孟非还时常会盘算自己三年的机会成本账。“青年时代最好的三年时间,都给了公务员考场和培训班,”毕业当年,他原本可以去一家合资企业上班,但在周围同学的“劝说”下,开始了漫长的“考公”路,三年时间他全职“考公”,为此失去了众多工作机会。同时,由于没有稳定工作,相恋5年的女友也提出了分手。因为执着考公务员他认识了不少朋友,他发现在这个圈子里他的成本并不是最高的,一些辞职考、待业考、全班考等各种各样的极端类型,花销远比他高出许多。
容易被忽视的两种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用一句笼统的俗语来表达,那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采用一种方法使用资源时,就放弃了其他方法利用该资源的机会。所以说机会成本是一种决策成本,是失去的潜在收益。”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杨锦之表示,为了准备“公考”,考生们消耗了宝贵的稀缺资源——时间,消耗的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做其他事情得到的收益,就是考试的机会成本。“准考生”们一定要看看,自己参加考试的“所得”是不是比“所失”要大。因考生众多,考上的几率很小,岗位越来越“基层”,“考中”的人花费在备考上的平均时间也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机会成本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考上公务员,你还得算另一笔机会成本账。授杨锦教授表示,计算公务员考试的机会成本,不仅要考虑为了因备考而放弃的收益,同时也要考虑考上公务员以后,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工作而放弃的其他职业或创业可能得到的收益。比如,现在合肥人所熟悉的奶茶“帝国”卡旺卡,其创始人就是几名来自南京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如果他们当初选择了考公务员并考上了,那么现在这个卡旺卡奶茶“帝国”,就可以看做是他们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