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贞昌昨天(21日)宣布成立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很多“谜底”也因此完全揭开。但关于“中国事务委员会”成立的时间、名称,以及人选、架构等,与此前舆论的猜测、分析,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其间的情势是如何演变,而最终得出不一样结果的? |
苏贞昌昨天(21日)宣布成立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很多“谜底”也因此完全揭开。但关于“中国事务委员会”成立的时间、名称,以及人选、架构等,与此前舆论的猜测、分析,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其间的情势是如何演变,而最终得出不一样结果的?
苏贞昌两岸政策智囊成员董立文,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吴育升,谢系大将、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庄瑞雄,台湾成功大学政经系副教授周志杰,昨晚接受《海峡导报》记者电话采访,为我们进行分析解读。
解谜1 时机:为何不在2014“七合一”选举后成立?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两年之内必须成立,因为,这是苏贞昌竞选党主席时的承诺。承诺不是开玩笑。
但何时成立,却一直是个谜。此前舆论多认为,成立时间应该在2014年“七合一”选举之后;也有人认为,会在明年5月前。
前者的论据是从选举考量,“2014‘七合一’选举是地方选举,两岸政策对选举结果影响不大,苏贞昌现在完全可以重点拼经济,但到2014年以后,民进党要拼2016年‘总统’选举,就不得不面对两岸关系,那时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就顺理成章”。后者的说法简单得多,“民进党主席任期两年,到明年5月,苏贞昌任期过半,过半后再成立有什么意义?”
可为何苏贞昌昨天就宣布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对此,谢系大将、民进党台北市主委庄瑞雄说,谢长廷“登陆”,让“自信、勇敢地面对两岸议题”成为党内共识,因此,“谢长廷是‘中国事务委员会’提早成立的催化剂”。苏贞昌两岸政策的智囊董立文也说,谢长廷“登陆”引发讨论,公众呼声也在压迫民进党要及早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
苏贞昌此前也担心现在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会影响党内团结,从而影响“七合一”选举,但台媒报道,由于党内最大阻力即“独派”组织并没有发表公开声明反对,再加上马英九和国民党阵营现在士气低迷,这促使苏贞昌提早运作“中国事务委员会”。
解谜2 名称:为何不取名为“大陆事务委员会”?
民进党内此前曾有过讨论:为了向大陆释出善意,为了表达民进党乐意在两岸进行交流与接触,是否可以把“中国事务委员会”改为“大陆事务委员会”或者“两岸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