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中学生的家长支持孩子学工科、工科生大学毕业也能进入国家最需要的领域?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力量,又如何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关键技术的难关? |
编者按
当下,在高校流传一句话,一流学生读金融、二流学生念IT、三流学生才读工科。工科生毕业后,也有部分继续逃离工科。这就出现了一种悖论,一方面是网络上“爱国”和“汉奸”的口水战,一方面,国家科技腾飞极其渴求的优秀工科生却供不应求。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告诫世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语令人深思。如何让中学生的家长支持孩子学工科、工科生大学毕业也能进入国家最需要的领域?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力量,又如何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关键技术的难关?
本版从今天起,刊出一组报道“投身工科·一种可以选择的爱国方式”,试图揭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差距到底在哪里?作为胸怀一腔爱国热血的年轻人又该具体做些什么?
最近,一篇标题为《难道我们连iPhone也要抵制?》的帖子略显另类——
发帖人是北京一家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他附上自己iPhone4S的图,写道:从液晶面板、闪存、蓝牙到相机模块,背后贴的都是东芝、夏普、索尼、TDK、精工爱普生等日本供应商的logo,还不能说是日本货吗?
再来看中国担任的角色:iPhone大多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组装,而曾轰动一时的《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路利润》的数据显示,每一部iPhone,作为理念设计方的苹果公司可以赚80多美元的利润,掌握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日本公司可以赚20多美元,而作为组装厂的中国只能赚几美元。
这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发帖是为通过这个形象的例子,让那些一味抵制日货乃至“打砸抢”的人看看,中日科技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而作为年轻人的他们,又该具体做些什么。
在科技工作者嘴里,有关钓鱼岛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高科技——精密器械、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都成了决定科技制高点的核心关键点。
在一年多以前的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在遭受核污染痛苦时,依赖日本核心技术的中国一些相机加工厂也在饱受镜片组配材料短缺的煎熬。
正是因为这样的差距,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成了最紧迫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