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总结过去五年来政府的主要工作时指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
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总结过去五年来政府的主要工作时指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3月5日,人民网)
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切。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正是着眼于此,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紧紧以民生改善为工作中心,确定的多件民生实事绝大多数都已经完成。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更是代表国务院继续推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逐步完善人口政策等民生实事,件件都与老百姓贴心,令人振奋。
再进一步来说,民生问题解决如何,只有事实与数据才最有说服力。如同报告中所言,国家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这一系列事实与数据,都充分展现着政府工作于民生发展的“丰硕成果”,凸显出党中央、国务院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的情怀。
其实,政府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看老百姓的腰包是否鼓了起来。过去的一年中,中央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其不懈努力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腰包鼓了,心气顺了,民众自然喜笑颜开。然党中央、国务院的目标却不仅仅如此,还多次提出要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建设美丽中国,更是将工作做到了人民的心坎上。
不仅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那就是“大多数内容都与民生有关”。没有空话、套话、大话,而是围绕物价、养老、环保、就业、医保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或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农村转型等重大命题深入论述,不避困难,探寻解决之策。如此种种,都让人看到了一个个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政府”。
毋庸置疑,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今,《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看重民生,无疑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民本情怀的生动体现。以此为契机,全国各族人民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务实低调,就必能化作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美丽“中国梦”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