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赖明委员认为,“自我限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啃“骨头”、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碍就决不能心慈手软,决不能止步在改革深水区前反复“摸石头”,更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
全国政协会昨天举行第三场大会发言,16位委员围绕着政府诚信建设、减少审批环节、给国人精神减负等国计民生问题针砭时弊,建言献策,赢得阵阵掌声。
蔡玲委员:
建议将“八项规定”写入党纪
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脱稿发言8分钟,赢得掌声13次,她道出民众担忧“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
蔡玲委员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针对的都是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深得人心。“简朴风”席卷全国,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新风气。但是,也有人怀疑“八项规定”这股新风会不会又是“一阵风”。
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过去制定过不少类似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规定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比如公务接待,1984年前不允许列支接待费,领导干部下基层自掏腰包吃饭或交“伙食费”;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费用。1989年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费。1998年要求招待费不得超过公务费的2%。2006年再次明确公务接待的标准与纪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
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蔡玲委员建议将“八项规定”写入党纪、法规,公布违纪违规处理条例;同时把长期监督落在实处。 “八项规定”要落地生根,必须靠切实有效的监督。因此,要拓宽监督平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周新生委员:
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
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委员在大会发言时,刚刚念出了题目“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即已赢得掌声一片。
周新生委员说,国人的生活中,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参军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使得本来处于困境寻求帮助的事以及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
周新生委员认为,除了优质资源稀缺外;制度设计有漏洞、有弹性;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变成了靠权力和关系。此外,对权力的监督也远远不够。
周新生委员建议,政府应不断提高民生急需的优质资源的供给。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少政府对优质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大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刚性,设计严格办事程序,使寻租者无市场。
赖明委员:
应清查废止的审批“死灰复燃”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委员在发言中表示,我国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12年,仍有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目竟要过53个处室、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甚至办个“准生证”,还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签字40多个,耗时两个月。
过多过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审批,成为吃喝卡拿甚至腐败的重要源头。赖明委员认为,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现一批新问题:尽管2012年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但留下的审批项目不少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部分行政审批改革“移花接木”——从政府部门转移到下属学会或协会,实际仍由部门掌控,而且增加了一些强制性、随意性的事业收费服务,老百姓戏称“多了一堆婆婆”。一些新的审批形式打着“试点示范工程”的旗号出现,导致一些地方或单位为了争取资金、项目等一揽子的优惠政策而“跑部钱进”。另外,部分核准制、备案制有向审批制倒退的趋势。
赖明委员建议,下决心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当务之急和重要抓手,破除既得利益集体阻碍,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能用市场机制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问题,都不允许行政干预。对于部门打着审批改革、让渡职能口号,保留审批权而将具体工作下放到下属单位的现象,以及废止的审批通过各种形式“死灰复燃”的问题,应开展清查,严肃惩治,从严问责。
赖明委员认为,“自我限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啃“骨头”、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碍就决不能心慈手软,决不能止步在改革深水区前反复“摸石头”,更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付志方委员:
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定盘星”
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委员发言指出,社会诚信缺失成为普遍关注焦点。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决策失误、朝令夕改的情况时常见诸报端。各地发生的多起错判命案、安全事故瞒报事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具体问题过程中表态前后矛盾、遮遮掩掩,大大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担负着引导、示范、监督和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这就决定了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和维护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信用的“定盘星”。对政府来说,信用是一种基础性执政资源,必须倍加珍视而绝不能虚耗透支。现实告诉我们,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付志方委员建议,政府应切实提高决策水平。如果决策本身不科学、不合理,就难免朝令夕改,无法执行。此外,政府也应勇于有过即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情况错综复杂,难免会出差错。只要政府一心为公,即使出现失误群众也能理解。同时,倡导诚信施政文化。一些公务员只求官位,不讲官德;一些官员台上大讲理想信念,台下却贪污腐败,何来施政诚信?建议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对政府诚信行使监督职责,把诚信纳入各级政府与公务员的政绩考评范围,及时向公众通报失信案件,使失信者无所遁形并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