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称“事事关心”的林委员在8日一次小型媒体见面会上给大家呈上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促进城市住房租赁立法的,一份是关于鼓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投资非洲的。 |
回顾在世行工作的四年,主要负责发展经济学的林毅夫说,他到过非洲的很多国家,也在世行接触过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能够感受到他们希望国家民族富强的强烈渴望。
在世行期间,他多次到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的贫穷状况和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机让他强烈体认。“他们渴望现代化,但缺乏资金、设备和技术,而中国很多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又面临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企业生存困难。”林毅夫意识到其中的商机。
他认为,中国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制造业需要向“微笑曲线”两端以及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则应该利用海内外销售渠道、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逐渐向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外转移,这是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
西方一度“妖魔化”中国对非洲投资,认为是“殖民掠夺”的说法,林毅夫予以反驳。
他举例说,广东东莞有一家制鞋企业华坚“走进非洲”就是他在任副行长期间促成的。这家企业自2011年10月在埃塞俄比亚投资以来,已经雇佣当地1600名工人,今年年底的雇佣人数将达4000人,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解决了就业。
2010年,中国发表《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白皮书,阐明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坚持的是“本土化”经营,能够提升所在国自主发展能力。
林毅夫强调说,更多引导国内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参与向非洲转移。他建议,地方政府应考虑为转移企业“走出去”和将研发、物流管理等职能及流程留在国内提供便利条件,以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目标;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制定政策、发债、信贷融资等各方面支持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非洲投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林毅夫用这句话概括世行任职四年对他的影响。“正是这四年让我有机会对世界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不是每个国家都要走相同的道路,再次回到国内,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他说。(参与采写记者:刘景洋、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