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日下午3时15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将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
3月15日(星期五)下午3时15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将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王效云: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人大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最后一场记者会现在开始。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环境保护部吴晓青副部长,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吴部长还带来几位司长同时出席记者会,我介绍一下:污染防治司赵华林司长,环境影响评价司程立峰司长,环境监测司罗毅司长,自然生态保护司庄国泰司长。
现在请吴晓青副部长作简短致辞。
吴晓青:
谢谢主持人。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对各位记者长期以来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表示衷心感谢。我和我的同事都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和背景材料已经发给大家了,材料也比较全面,我就不再赘述。我们还有一个开场白,这里也不再照本宣科地念了,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记者朋友们,所以在这里先利用一点时间集中回答一个现在公众普遍关心的,也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也是我们记者朋友们普遍要提的一个问题,就是由雾霾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
我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二是究竟应该怎么抓紧治理和采取措施。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有不利气候条件的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
分析来看,在这三个区域,虽然国土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55%的钢铁,生产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为此,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而且有的工作已经做了,有的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抓紧做的。
一是继续实施好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空气网的建设。继去年全国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建成之后,今年我们将在全国116个城市建成440余个国家空气监测点位。到今年年底,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完成之后,我国将有190个城市近950个监测点位组成的国家空气监测网投入运行,并且实时发布监测数据。这对人民群众及时、真实、准确的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切实保障身体健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为地方各级政府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监督手段。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今年内我们将督促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向全社会公开,这项准备工作已经开展。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的公开便于公众获取全面、及时的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我们环保部门也将依法做好监督性监测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是我们今年要开展的一项工作。
二是我们更要突出重点地抓好重污染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已经迈出了实施空气质量标准这一大步,但是我们仅仅迈出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小步。我们必须针对重污染地区出重拳、用猛药,而且还要打组合拳,加强治理。
首先,在这些地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我们已经在2月27日发出公告,从今年开始在重污染区域,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在此之前,环保部仅在太湖流域使用过特别排放限值。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新增量,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倒逼手段,也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其次,在这些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我们将按照“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煤炭消费总量的中长期控制目标,严格控制区域的煤炭总量消费。“十二五”期间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总量的控制试点。
第三,在这些地区进一步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我们已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提前实施国四标准,北京提前实施国五标准,我们及时鼓励广州、上海等城市提前实施更高的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我们会督促其他城市也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加快机动车污染治理。
第四,在这些地区加强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我们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联防联控机制、执法监管机制、环评会商机制、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和预警应急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大家从报纸上已经看到,各省市对这项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配合。
第五,在这些地区要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的考核和监督检查。我们已经明确了这些地区的减排目标,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10%、10%、7%和5%。其中,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PM2.5纳入考核目标,而且在三区的PM2.5浓度要下降6%,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开展实施情况的监督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这是突出重点地抓污染治理。
三是强化依法治理。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落实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确保环保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职到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履行好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协调作用;突出科学治理。我们现在面对的污染物和我们几年前、十年前面对的污染物已经完全不一样,更为复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治理。
我们近期将出台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且已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在近期出台。今年要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组织全国的科技人员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吸取国外成功治理经验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我们要推动全民治理,减少排放人人有责,这个责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作为环保部门将做好宣传、科普和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加强良性互动,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抓好这些措施,而且要落实到位。我们环保部门一定会依法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要求别人去做的我们自己首先做到。最后还是这样一个认识,蓝天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指标,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真抓实干,满怀信心去做,下定决心去干,充满耐心去拼,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还人民一片蓝天。谢谢。
主持人王效云:
谢谢吴部长,下面开始提问。
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今年人大会议期间,我们采访了一位保洁员代表,她对我说,2005年从农村出来打工,为城市的清洁工作,工作了八年时间,每每回到家乡看到农民生活环境没有改善,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这也是很多农民的共同感受,请问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比如说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方面,我们环保部门有何具体的措施?
吴晓青: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自2008年国家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达到了135亿元,支持2.6万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一大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57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保任务十分繁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联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到2015年共完成6万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结合刚才记者说的,农村环境保护重点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集中连片整治,通过深入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把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责任考核,落实地方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责任。三是开展农村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推进基层监管能力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秸秆焚烧等专项执法检查,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环境宣传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乡镇环保队伍建设,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
接着刚刚雾霾的话题继续向吴部长提问,此前有关部门曾经公布雾霾治理的时间可能需要长达18年,请问这个期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未来相关的环保指数是否会纳入官员的考核标准?
吴晓青:
大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难题,伦敦、洛杉矶等大城市也都曾经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困扰,经过艰苦努力才得以基本解决。我们必须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消耗量大、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短期内还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我自己作为一个北京市民,同时作为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者,心情和大家一样,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也是心急如焚,都希望我们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
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控制PM2.5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和减排力度,强化刚才说的那些措施,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我们希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另一方面,我还是呼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比如少开车,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北京空气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吴部长,前几天习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网民检测水质的标准是要看市长敢不敢下河游泳。您觉得网民提的这个标准有没有道理,您有没有考虑帮网民实现这个标准?谢谢。
吴晓青:
我们注意到日前习总书记曾风趣地讲,网民检验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下湖游泳。总书记的讲话既反映了党中央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改善水环境的热切期待,还反映了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一把手对水环境保护肩负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尽管各地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确实还有一些河流、湖泊不适合游泳,部分地方水环境治理成效也不明显。这既有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素,也有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影响。我曾经到很多地方考察水污染治理,我看到有些地方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在辽河流域成功地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的铁腕治污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把治污措施落到实处的要求。
下一步作为环境保护部门来说,我们将依法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同时我们将督促指导和支持各地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更多的河流、湖泊尽早适合游泳。
香港商报记者:
我提的问题是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区域问题,环境污染是没有地方区域分割的,但环境的治理确是按行政区划的块块管理框架,这样不单滋生了地方保护,也让各地政策衔接不上。请问吴部长在打破地方保护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吴晓青:
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的重点。2011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其标志性的成果就是提出了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这为我们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无论从中央到地方,我们都应该认真地贯彻好、落实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无论是什么样的管理体制都必须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来提高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来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来扩大我们的内需,用生态保护来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深圳卫视记者:
请问吴部长,深圳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市,在您的心目当中觉得生态文明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几年深圳在这方面有没有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另外一个问题,在近期有“毒大米”流入广东,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备受各界关注,我们环保部门最近有没有一个最新的调查进展,未来有没有一些针对性的举措?
吴晓青: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环保部鼓励不同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目标模式和有效途径。为此,环保部先后五批在全国批准了71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深圳自2008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点以来,努力探索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社会发展、资源保障、环境支撑、生态安全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圳市提出力争到2020年成为城市格局合理、生态经济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浓厚、生态制度完善的生态文明典范。因此,我们鼓励并支持较为发达的地区在生态建设上继续做出探索、先行先试。所以,深圳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也取得一些初步成果。比如,去年对碳排放交易开展了立法、基础测算等大量工作,碳排放交易有望在今年推出。垃圾减量分类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纳入今年的立法。所以,深圳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很好的尝试,也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最近内地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劲爆,有人认为是因为经济发展跟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很难调和的矛盾,请问吴部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下一步环保部会不会扮演更加强硬的角色,会不会推动环保和地方官员的考核挂钩?
吴晓青: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做出了全面部署。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环境保护,做好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等工作,尤其是要加大大气、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也包括垃圾、土壤的污染治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于一些治理措施和办法,我刚才已经谈了,所以不再重复。
中国日报记者:
吴部长您好,您开始跟我们分享很多环保部下一步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举措,我想就这个话题问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到,国家在酝酿一个类似于几年前启动的水污染重大专项的大气专项,用于研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问题。鉴于目前的空气污染形势比较严峻,我了解到很多专家都在极力想促成大气专项尽快启动,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展?
吴晓青: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刚才鉴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讲更多、更细的情况。我们现在治理大气污染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我们既要对一次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控制,还要对二次污染物进行控制;我们既要治理常规污染物,还要治理细颗粒物污染等新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难度非常大。为此,我们曾经收集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情况,比如欧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开始转向以治理细颗粒物PM2.5为主,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是对我们来说,中国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既要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更要加大治理细颗粒物PM2.5的力度,其复杂性可想而知。靠什么呢?必须依靠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强化大气污防控领域的科技支撑工作,长期以来不断增加大气环境领域的科技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控领域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以及我国大气污染防控工作都提供了直接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国大气污染的来源多,污染的因子多,污染的成因复杂,不同的区域污染物相互影响,并且各地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平衡,区域污染状况差异大,使得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紧紧依靠科技,需要统筹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针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控需要,组织全国科技人员对大气环境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重点突破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创新大气环境管理思路。
刚才你提到的确实是这样,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国内大气环境科学界的知名专家和院士,已经开展设计前期论证工作,我们也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项目能够早日启动。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
很多台资企业都在大陆投资多年,大多数都是制造业,请教一下环保部在这方面会如何协助和协调解决台商在环保方面的问题?另外,台湾这几年在垃圾资源分类和垃圾处理上有很好的成绩,请问部长,有关两岸在环保方面的合作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想法,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
吴晓青:
关于台资企业污染治理的问题,请污染防治司赵华林司长来具体讲一讲这方面的情况。
赵华林:
台资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经济政策一样,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和污染防治方面也是同等对待,对于台资企业的环境管理是和国内企业一视同仁的。当他们有问题的时候要帮助他们解决,使他们能够符合国家的有关污染防治标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个人感觉到台湾在工业化方面还是起步比较早,在大气监测、垃圾回收处理、地下水监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我们曾经有些专家学者都去访问过,也想继续在这方面加强两岸的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把我们的环境保护搞得更好。谢谢。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教吴晓青部长,城镇化建设是中国下一步的重要抓手,有无数多的经验证明,城镇化的同时没有环保化,请问吴部长在建设城镇化和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我们何时能唤回天高云淡的大环境?
吴晓青: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当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更充分的体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赋予城镇化建设更多经济价值的同时,应该赋予更多、更有效的生态价值,这才能体现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部门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支持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会依法履职,切实做好城镇化建设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汲取以往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教训,使今后城镇化发展更好、质量更高。谢谢。
世界知识杂志记者:
吴部长您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球化的系统工程,记得曾经在采访马尔代夫国家大使的时候,他强烈地呼吁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定要降低碳排放量,否则伴随着温室效应,他们将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将如何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在刚才您的讲话当中也提到,我国将建设440多个大气监测系统,那么我们整体的环境监测系统将如何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接轨。谢谢吴部长。
吴晓青:
你还是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个是关于国家空气监测网的建设。后面的问题给环境监测司司长一个机会,请他来回答。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已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环境保护部门将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和推进办法。去年十八大召开期间,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已经做了说明,要抓紧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已经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意见,修改完善后我们会及时上报国务院。二是抓紧创新生态文明工作机制,立足环保,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罗毅:
非常高兴能够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建设一个先进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工作,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就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十二五”期间为了完成在全国开展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监测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新空气质量标准的监测网络建设任务。今年正在实施第二阶段建设,明年和后年将实施第三阶段建设。全面完成以后,到2015年底,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建成适应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需要、能够监测PM2.5等指标的先进城市监测网络,大概有1500个城市监测站点。另一方面,我们还在城市交界和大气通道的地方,比如北京和天津的交界,北京和河北的交界这些地方建立一些区域空气监测站,来反映大气污染物输送情况。这些区域站我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96个。三是在我们国家没有受到过污染的地方,建设15个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目前已建成14个。到那时,我们国家的城市、区域和广大的背景地区都具有国家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
您刚才提到关于温室气体的监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在各个省会城市建立31个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站,我们还将在下一步的区域站和背景站中建设温室气体的监测系统,同时这些系统都要向社会发布相应的监测数据。我们还在背景站和区域站建设一批新的,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排放物监测的仪器。到“十二五”期末,在我们国家能够建设一个比较先进的、覆盖城市、区域和背景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吴部长,前一段时间人大法工委的相关负责人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是目前法律实施中问题最多的一部法律,请问目前《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都有哪些阻力和瓶颈?另外,去年8月份已经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至今都没有通过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想问一下最新的进展。作为环保主管部门,您认为修正案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吴晓青:
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已经显现出诸多不适应。我部已向全国人大提出了修改建议。目前,《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已于2012年8月由全国人大环资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现在全国人大法工委正在进一步论证修改。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继续审议《环境保护法》。我部将继续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做好相关修订工作,力争使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中国黄金报和中国黄金网的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重金属污染的。很多重金属是在有色冶炼或者废旧电池中产生的锌和砷,会长期隐藏在土壤中。环保部有没有措施鼓励这些企业回收重金属,或者怎么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
吴晓青:
国家对治理重金属污染是高度重视的,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资金。三年来,国家已经拿出了97亿元支持重金属污染治理,我们连续四年开展了以打击重金属违法企业为主的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近两年已关闭了1000多家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正在逐步推进,重金属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重金属污染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好在国家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了,包括刚才记者提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以及一些重金属回收措施等,尤其是在《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里讲到,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强化规划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通过实施综合防控措施,我相信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一定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法制日报、法制网记者:
请问吴部长一个问题,现在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环评体系,从源头上避免“带病”的项目上马?
吴晓青: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和提高环境标准,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有通过法律、标准、政策等各方面措施,才能解决你刚才说的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主持人王效云:
谢谢吴部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问就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人大会议开始以来记者朋友们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新闻中心的各场记者会,采访很辛苦,在此我代表新闻中心向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让我们明年3月再相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