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金72小时”虽已过去,但生命搜救仍在进行。公众对于地震的关注也更多地开始聚焦于灾区群众安置、公益捐助以及次生灾害防御等方面。新华社记者针对舆论三大热点进行了追访、求证。 |
红会如何重建信任?
时隔两年,郭美美事件仍让中国红十字会难以获得公众信任。中国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24日表示,将于5月中下旬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
“在芦山地震的抗灾救援中,我们注意到,尽管中国红会做了大量工作,但并未得到社会认可。很多公众仍然将郭美美事件作为红会贪污腐败、挪用款物的代名词。这种情况对救灾、救助、救护等工作的展开非常不利。”王永说,郭美美和红会到底有无关系,既不能只听网友的一面之词,也不能由红会说了算。社会监督委员会要重新进行彻底调查。
王永介绍,成立于去年年底的社会监督委员会与中国红会没有隶属关系,委员们为来自法律、财务、医学、传播、社会管理、救援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展对红会的监督,不从红会领取工资和其他形式的薪酬。按照委员会章程,对于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质疑的红会有关事项,社会监督委员会可以主动代表社会公众开展调查和监督,独立向社会发布监督公告。
“这次调查将是独立的,没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参与。”王永说,调查将由社会监督委员会牵头,邀请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也将通过媒体征集有代表性和公信力的公众代表一同参与调查,调查过程和结果都将全部向社会公开。
救灾是否能够松一口气?
目前芦山地震地质灾害规模小、伤亡少,救灾工作是否可以稍松一口气?答案恰恰相反。
“汶川地震称得上翻天覆地,大多数松动岩石都震下来了。雅安地震强度远没有汶川地震大,山上的岩石许多被震松了,却没有掉下来或者滑下来,这就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田廷山说,现在还不是汛期,如果不及时排查、发现并治理,一旦汛期到来,许多隐患就可能酿成灾祸。地质工作者当前就是要加强地灾隐患排查,防止暴雨引发高位滑坡或泥石流。
记者从四川省“4·20”芦山7.0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当前地震灾区余震、降雨等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四川省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灾区次生地质灾害保持高度警觉,采取措施做好灾区地震灾害防范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分析,“4·20”芦山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经受两次强烈地震影响,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余震、降雨等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加上去冬今春以来,灾区多地持续干旱,气象部门预测汛期降雨量充沛,近一段时间多降雨天气,一旦出现强降雨、暴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灾区地质灾害防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及各部门做好隐患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部门联动,落实群测群防;坚持预防避让,实施主动避让;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范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应急值守。(记者蒋作平、萧永航、胡浩、王立彬、杨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