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
钢铁洪流彼此倾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用成千上万吨的钢铁彼此倾泻,哪一方人多、坦克多、飞机多,哪一方便取得先机。因此,参战各大国都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最终,反法西斯阵营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彻底将轴心国击败。例如,前苏联在二战末拥有军队1200万人,绝大部分是陆军,装备火炮10多万门、坦克1万多辆、飞机2万多架。值得一提的是,前苏军在东线与精锐德军浴血厮杀四年,本土遭受摧残,军队伤亡高达千万,还能保持如此庞大规模,其动员力度堪称空前绝后。
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工业能力,在二战中疯狂“暴兵”,军队从战前的20万飞速扩至战争末期的1200万,其中陆军有600多万、海军300多万、海军陆战队50多万。美陆军规模不如苏军,海军则空前强大,拥有水面舰只1000多艘。英国本土人口较少,但依靠印度等广大殖民地,二战末也扩充至700万兵力。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和工业落后,大半领土又被日寇占领,所以军队规模反而较小,国共正规军总共约600多万,海空军更是薄弱。
轴心国中,德军规模长期保持在1000万左右,其中陆军约占70%以上,其次是空军、海军、党卫军和勤杂部队。日本工业相对落后,陆军正规军巅峰不过300多万,不过拥有相对强大的海军(只到美军零头),此外还有几百万的所谓本土防御部队。
由此可见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特点,首先是兵力数量多,动员比例高,如苏、德先后动员兵力占人口比率达到15%至20%,美、日等也有10%左右;其次是陆军通常占据其中一半乃至3/4。这一时期空军作为重要兵种出现。以德国为例,作战飞机几千架,空军则多达一百多万人。各国空军的指挥体系也不一样。美军没有独立空军,而是分属陆军、海军的航空队。德国则反之,戈林宣称“凡是有翅膀的都归我管”,甚至拒绝了德国海军“建立海军航空队”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