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到中国两个月后,伊恩学会的红歌派上了用场。当时,学校里组织了“外国人展示中国文化”的活动,有人推荐了伊恩。“平常没事,我就喜欢哼哼红歌,被同事听到了,就觉得,嗯,我可以去参加。” |
伊恩
英国人伊恩作为红歌里批判的帝国主义一分子,站在舞台上,那种讽刺感,让中国观众增强了身份自豪感。对伊恩来说,红歌是他融入中国最好、最快的方式,还让他获得了政治资本,这种政治认同,也是他在中国生存的法则之一
伊恩最近比较闲。他呆在海南三亚的家里,像是一个打了败仗的战士,显得有些垂头丧气。“没有红歌唱了。”
他依然保持了做家务活时听红歌的习惯。伊恩说,他喜欢红歌那种锵锵有力的节奏,可以给他一种精神力量,跟着节奏做事,会特别有劲。
伊恩,是一位英国人。在中国,他因唱红歌被人认知。成名,让他很快在中国获得了名誉之外的政治资本。而这种政治认可,也让他接到了来自全国很多城市的演出邀请。在此过程中,他因红歌逐渐找到了在中国的一种生存法则。
但随着重庆红歌的落幕,他在多地的演出被无理由地取消。这意味着,他“把红歌唱遍全中国的梦想”很可能就不能实现。
另外,伊恩的红歌生存法则也让他陷入另一种困境:“到底还要不要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