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4日08:56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字号:
摘要:国内石油勘探专家们对此分析称,中海油、中石化挺进北极现阶更多是战略性举措,短时间内的成本和技术门槛还是太高;而与冰岛相对“友好”一方的合作则是中国油企进入北极圈的较好通道。 |
今年5月,中国刚刚获得了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身份,这也显现出中国对北极地区的兴趣。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表示,短期看,中海油启动北极开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时的开采成本和所需的技术都是相对较高,但国外石油企业正纷纷进驻北极,中国石油企业此时不进入就会吃亏,中海油中石化挺进北极更多是一种战略性的举措。
面临成本和环保风险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认为,中国油企在北极地区作业需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方面,与外企合作过程中,中资企业缺乏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很容易在合同中“被迫”承担过多义务和风险,相关企业应严格审视,避免被外资欺骗;另一方面,核心装备、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油企海上勘探过程中所缺乏的,投入过多、收效甚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营收,相关企业应提早做好准备。
今年早些时候,在向阿拉斯加海域北极钻探项目投资逾50亿美元后,第一个实施北极石油勘探的主要跨国公司皇家壳牌表示,受恶劣天气、机械故障以及监管问题等影响,该公司将暂停在该地区的勘探活动。
对此,中海油有关人士称,壳牌石油暂停开采并不意味着中海油不能在北极勘探出油气,各公司的情况不一样。“现在的油气勘探中,打10口预测井有2口有油气就很不错了,石油勘探40%是需要运气的。”张抗说道。
同时,环保组织反对在北极地区开展钻探活动,绿色和平组织曾以攀登壳牌石油、凯恩能源、Gazprom在北极石油钻井平台的方式,要求企业停止石油开采。绿色和平认为,在北极,一旦出现石油泄漏,根本无法彻底清理。
据美国矿产管理局估计,仅在阿拉斯加以外这一片北极海域中,石油开采期内就会有 “五分之一”的可能性发生严重石油泄漏。随着勘探区域的扩大,泄漏事故发生的总体几率也会增高。
今年2月,绿色和平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北极理事会的《北极海洋油污防范及应变合作协议》草稿内容,完全没能就漏油应变设备的最低要求、建造救援井、清理油污或拯救受污染动物的方案提供引导,更没有提及具有威慑力的惩处机制、石油公司责任及跨国漏油事故安排,而仅仅以要求各国“确保尽力以现有资源去采取适当措施应对漏油事故”,一旦出现漏油事故,北极理事会根本没有能力保护脆弱的北极环境,也绝不能确保肇事的油公司承担责任。
林伯强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在北极开采石油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成本和环境污染,中海油、中石化如果启动北极勘探开采也必然会遇到环保组织的阻力,应该提早建立应急环境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