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时政

于光远:珠江水边话长江【2】

2013年09月26日14:18|来源:凤凰资讯|字号:

  我对黄河的知识应该说比珠江要多。近年来的黄河断流、黄河水的污染,也使我不安。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灾河。我愿为黄河出力。

  去年我去杭州顺便到一个叫做“宋城”的旅游点去了一下。我在北京的时候就收到宋城公司的来函,他们希望我有机会去看看那个地方,给他们出点主意。“宋城公司”的老总——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告诉我,他那个景点就是按照北宋张泽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来设计的。并赠送我一卷这幅画的印刷品。回到宾馆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这幅图画。它画的是北宋的都城汴京附近汴河一带一个集镇经济文化生活的实际景象。汴京就是现在的开封。开封这个地方我去过许多次,现在哪里还有图上画的景象?说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南宋都城临安附近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一带的景象倒有点像。现在开封北面的河堤高出城市有几丈,水来了,开封人民头上顶着一盆水。为什么只有几百年的时间,那个地方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还不是上游有利于我们的生态——主要是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造成的吗?黄河里的泥沙百分之八十是从我住过多年的陕北流去的。1944年我就在延安县的龙儿寺(那儿并没有什么寺庙,只有许多山丘)亲手参加过“毁林开荒”,把一座座长着杏树、蔷薇树、山桃树、狼牙刺的非常好看的山开成耕地,让雨水把泥沙冲进黄河。当时为了延安军民的生存,没有办法,做了这种“坏事”。带着泥沙的河一路向前流,一路沉淀,抬高河床。河床越抬越高,堤坝越筑越高。几百年黄河生态的变化,使当初的汴京就变成为现在这样的开封。

  说起《清明上河图》,从研究历史的观点来看,它真是少有的杰作。如果没有张泽端这样一个画家画了这样一幅巨作,不是把它保存到现在,我们怎能对当时的汴京一带有这样形象生动的知识?在这里我想插进去讲一件事,这幅画是建国后在四川荣县供职的曹彦昆献赠的。1952年4月8日毛泽东对这写过一段指示:“复曹彦昆一信致谢。将曹信交齐燕铭同志一阅。画件请齐燕铭同志考虑是否交可靠匠人重新裱褙,并作其他适宜处理,以免虫蚀霉坏。”齐燕铭在当时是国务院的秘书长,是我的前辈和朋友。由于知道这件事的人不会多,我在这里就顺便写下来告诉读者。我也真想看看这幅名画的原作,估计它会在北京博物馆里珍藏着,不至于虫蚀霉坏吧!

  现在说到长江。我生在长江下游靠近入海处的最后一条支流——黄埔江畔的上海的乔家浜,儿时曾在长江支流的支流或者支流的支流的支流……的水中嬉戏。参加共产党后,在1937年9月到湖北当过中国共产党武汉临时工作委员会、湖北省农委、长江局青委的委员,到过荆江边的荆州沙市、湘江边的长沙、赣江边的南昌等地工作过。这是抗战爆发后一两年中的事情。在抗战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又多次到长江流域的城市和乡村中工作。我有过几乎葬身在湖南资江柘溪水库的经历,使我第一次懂得滑坡的厉害。那是在1961年柘溪水库蓄水后,我约常德地委书记孙云英一起坐船在水库内视察。在我们离库后一两个小时,水库内发生滑坡。我们刚刚坐过的船一个浪头打到山上,我与孙同年同月同日生,如那次遇难那就又不同年同月同日死了。不过我们真的遇难,一段“佳话”因没有人说出来,也就不为人知了。直到后来有一次我随当时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他是我青年时代的朋友,去考察荆江大堤之前,我只知道长江给我国许多省市带来的利益,不知道长江的水患的严重不亚于黄河;它也是一条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恩惠,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祸害的一条大江大河。

  1980年11月我去过一次葛洲坝,那是有文字可查的,在那里我在一个干部大会上作过报告。有个报道在工程局出的战报上。陈丕显约我同去荆江的时间记不清楚了。我记得是在洪水过后,因为那次我曾看到洪水地区某些灾后的景象,听了有关洪灾的各种情况的介绍,因此在一篇文章中断定为是 1981年汛期过后的事情。后来我又想起1981年宜昌洪水最高流量非常大的资料,是我在随陈丕显去荆江考察后回到北京又去大连时的事情。因此我又想把这个时间改正为1980年。最后同我一起前往的我的秘书胡冀燕,说她记得很清楚。我随陈丕显前去荆江的时间是在1981年的5月。我真差劲,记错那次随我前去的是我的另一位秘书刘与任,不是小胡,还在怀疑时,她拿出那次湖北之行她记的64页笔记,我才最后明白洪水经过沙市时的流量特别高是1981年的夏天,是我离开荆江后只有两个月的事情。而1980年也的确遭受了水灾。确定我去荆江的时间的曲折过程这件事说明,即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容易有差错,写别人的事情就更不容易保证完全正确了。

  1980年5月那次陪同陈丕显和我前去的有“一二·九运动”的参加者、当时水利部长江办事处主任林一山同志。一路上林一山同志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长江水灾的知识。我们走了沔阳、洪湖县(后设的)、公安、石首、监利、松滋、宜昌、荆州,最后到了沙市。我们住在沙市招待所三楼。一天朝窗外一看,长江中正在行驶的轮船和三楼是平的。长江原来也是一条悬河!三层楼的窗户离街面总该有十公尺高吧?

  从那时到现在又有十六七年了,不知道河床又抬高了多少。由于长江水中含沙量的增加,河床就年年提高。如果每年留两个公分,一百年就高出两公尺。山上的土流到江里沉淀下来容易,而如果要把江底的土运回到山上那是很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此长年累月,长江不但在沙市而且在很多地方也是悬河,1954年和1981年最高水位高出江汉平原7到14米。最近我听说长江水比湖南的沅江城也高十几米。

(责编:王昕)

分享到:

1980年 1983年 长江上游 1975年 江陵人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倒霉偷当街撒金欲摆脱抓捕 路人哄抢后擒贼

“土豪金”iPhone 5S比真金还贵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陕西安康3个月数百人被毒蜂蜇伤 21人死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