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最新消息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四大改革【2】

2013年10月15日00:00|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字号:

原标题:【热点观察】以促进“价值链升级”为目标,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四大改革

涉外经济领域改革的四大重点

在涉外经济领域改革方面,首先要打造对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一是扩大和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倒逼国内体制改革。在160个服务部门中,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开放的部门为100个左右,但不附加条件完全开放的部门不到30个。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和转型升级,对内要放松规制,对外要扩大开放。未来重点要推动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行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开放,引入新的理念、机制和商业模式,推动国内相关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改革外资审批体制,建立高效的外商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开展准入前国民待遇与“非禁即入”(负面清单)的试点,为实现内外资准入制度的统一创造条件;统一内外资法律,强化法律法规的一致执行,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着力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新的开放平台。

在涉外经济领域改革方面,另一个重点是加快对外投资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对外投资的审批体制,提高审批效率,为取消对外投资审批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对外投资保护,保障海外利益,避免重复征税。三是改善企业对外投资服务,加强对外投资信息、法律、融资、保险等服务。四是以放开跨境投资管制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涉外经济领域改革的第三个重点是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一是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改变现行的对本土上游产品歧视性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不合理的由地方分担部分出口退税的规定,由中央财政统一负担出口退税。二是开展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与监管模式改革试点,打造国际研发、国际制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结算和国际维修中心等“六大中心”。三是继续深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改革。四是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不同监管部门联合查验,降低收费,提升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五是以暂定税率方式,推行结构性降低关税。目前我国的关税结构与水平是在加入WTO时谈判而定,不能反映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降低关税水平的空间较大。六是结合垄断性行业改革,在存在进口特许权领域放松进口权管制,引入更多竞争。七是以中日韩自贸区和地区全面伙伴关系(RCEP)为重点,谈判建立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推动国内相关体制的全面改革。

最后,在涉外经济领域改革方面,还应加快对外谈判体制改革,提高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能力。

一是改进涉外经济贸易政策决策协调机制,改革现行具有“一票否决权”特点的部门会签制度,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二是加快改革自由贸易区谈判机制,打破既得利益阻碍,完善产业救济机制。三是改革涉外人事制度,在我国政府机构与国际组织间建立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鼓励中国公民进入国际组织,增强我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四是建立智库参与涉外经济决策的机制,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倡议能力。五是完善应对贸易投资摩擦机制。

自贸区试点是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突破口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巨大,但阻力可能甚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想顺利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找准突破口。

一是着力推进自由贸易园区试点,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实行一揽子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这有利于在局部地区率先突破改革阻力,而且可以在控制改革开放风险的前提下,积累经验,增强信心。二是结合双边投资协议谈判进程,推进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审批制度改革。三是着力推进较高质量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谈判,可能再次发挥类似“入世”的促进全面改革的作用。

原标题:【热点观察】以促进“价值链升级”为目标,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四大改革

(责编:刘凌)

分享到:

能源供给安全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中全会 改革试点 涉外经济 价值链升级 引进来 双向 出口创汇 战略机遇期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湖南捕获百斤鳙鱼 将制成最大剁椒鱼头(图)

台铁剪票员向辣模伸咸猪手 下跪未获原谅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贵阳雇837名大学生参与拆违 兼职半天赚80元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