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时政>> 正文

“断腕”治霾:河北不做坏邻居

2013年12月10日10:49|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字号:

【深度报道】“断腕”治霾:河北不做坏邻居

《中国经济周刊》第47期封面

  原标题:“断腕”治霾:河北不做坏邻居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山山︱河北、北京报道

  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10个月月度排行和季度排行显示,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排名,超半数都来自河北,唐山、邯郸、石家庄、邢台、保定等市更是连续上榜。

  作为大气污染重灾区,河北以煤烟型颗粒物为主要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河北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也处在污染的空气中,成了北京、天津这些周边省市不折不扣的“坏邻居”。河北治污变得刻不容缓。

  当下,河北全省上下正在进行一场狂飙突进式的大气污染治理运动。几乎走进每一座城市,在任何一级政府机关,都能看到为治霾而忙碌的身影和疲惫的面容。“完不成GDP指标,顶多挨批;搞不好大气污染防控,就要摘乌纱帽。”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污染排放巨大、地理条件不利于扩散、对大气污染物管理粗放,是河北几大污染城市长期以来的通病。河北要减燃煤、调结构、促减排、强执法,可不是喊喊口号这么简单。

  不想再做“坏邻居”

  10月20日,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保定还能看见蓝天,但接下来的石家庄、邯郸、武安,空气质量却是一地不如一地。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河北又是京津冀三省市中治理污染任务最重的省份。去年我省大气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北稳占六七个。今年前8个月,全省平均只有1/3多一点的时间能够呼吸到达标的空气。”这是9月27日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动员大会上(下称“河北治污动员会”)所作的情况介绍。

  周本顺在讲话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几次问到这个问题,我和庆伟同志(指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编者注)及各位常委都有一种脸红、出汗、坐不住的感觉,这顶帽子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也压得河北抬不起头来。”

  河北的压力还来自于周边省份,很多人认为,是河北污染过于严重,导致北京、天津雾霾严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用一张动态模拟图演示:2010年对北京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一年,发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北京自己基本上占70%,近30%则来自周边的“贡献”。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指出,大气污染最主要的相互影响和风力相关。各个地方自己的污染都很重,且这个污染绝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但从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来看,“肯定是河北对北京的影响更大。”据环保NGO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仅以煤炭消费为例,北京市每年燃煤2200万吨,天津市差不多7000万吨,河北省则将近3亿吨,协同治理才是最难的。

  据此,专家指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不是河北一省的事,但河北治理的任务绝对是最重的。

  就在河北治污动员会召开的两个星期前,9月12日,“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国十条”)颁布,各地纷纷拿出自己的行动方案。“国十条”专门在第八条对“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做了详细描述,特别要求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区域联防”在防治大气污染中已成为一个被高度重视的机制。

  之后,环保部等六部委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并与河北省签订了责任书。

  而在河北治污动员会上,省长张庆伟代表省政府与各市市长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周本顺在讲话中说:“三年有所好转,五年明显改善,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说责任书就是军令状,都必须不打折扣,按期交账。对未按时限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如果拖了全省的后腿,要按签订的责任状有明确的说法。”

  拿自己的“吃饭产业”开刀

  张庆伟在河北治污动员会上介绍,2012年河北省钢铁、建材、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达86.2万吨和99.1万吨,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4.3%和56.3%。

  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是河北省环境恶化的“牛鼻子”,而这个“牛鼻子”最敏感的地方就是河北经济的第一支柱——钢铁产业。

  截至2012年底,河北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共计148家,总资产9570多亿元,直接从业人员61万多人,粗钢产能2.86亿吨,2012年粗钢产量2.2亿吨,产能、产量均超过全国的1/4。2012年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占GDP的13.9%;上缴税收40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1.6%。可以说,钢铁产业是河北的“看家产业”和“吃饭产业”。

  然而,云集了众多“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的钢铁产业,使得河北喘不过气来。周本顺说,河北工业“用全国1/12的能源消耗,仅创造了全国1/20的GDP、1/34的财政收入。”

  在邯郸市下辖的武安市,当地人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那些钢企老板,自己挣了大钱去国外,而自己企业带来的污染,却留给当地人承受。”

(责编:姚丽娜、乔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王自发,水泥玻璃,河北省委,河北经济,粗钢产量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