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时政>>新疆兵团成立60周年>> 正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50年纪实

2014-05-16 17:16:46|来源:新华网|字号:

  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亲爱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要问军垦战士想着什么?祖国富强就是我们的欢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2团

  团歌《军垦战士的心愿》歌词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50年来,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

  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班岗站了50年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给这片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满目疮痍和贫困。王震将军率领驻疆人民解放军在平暴剿匪、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迅速增加了新疆的社会物质财富,赢得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屯垦,自古即有之。中央政府对西域的屯垦,始于汉代,但多为“一代而终”。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从一开始就走出了这种历史的阴影。

  50年来,兵团始终奉行着不与民争利的信条,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治沙治碱,植树造林,先后治理和参与治理了新疆的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近百座,从亘古戈壁荒原中开发出良田1600多万亩,建成了一个个田连阡陌、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联合国派出的17人的考察团实地考察后,不觉惊叹:这是由兵团农八师150团的职工们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而形成的一片人造绿洲!

  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兵团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畜产品生产基地。

  新疆刚解放时没有工业。为了兴办工业,兵团人节衣缩食,棉衣换成单衣,两套服装减成一套,甚至省去衣领、口袋、帽沿,还捐出了1500万元的转业费,自力更生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纱、第一块方糖、第一根钢锭……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行了奠基礼。之后,兵团又两次将已经建成的42家大型骨干企业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漫长,战略位置突出。遵照中央指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兵团在长达2019公里、纵深10到3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建起了58个团场,几十年来没有丢失祖国的一寸领土。

  50年过去,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54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15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沙漠变为绿洲,戈壁升起了繁荣,边境更加安宁。”上个世纪60年代从上海支边来疆的兵团副政委王崇久这样概括兵团50年来对共和国的贡献。

  摧不垮的军垦魂

  说到兵团,有这样四句概括的话: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

  什么是军垦魂?

  兵团政委陈德敏说:“兵团在几十年建设和保卫边疆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队伍,凝结而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内涵的伟大的兵团精神。而爱国主义是兵团精神的魂魄。”

  早在创业之初,兵团从山东、湖南各招收了近万名女兵,她们成为兵团第一代母亲。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及城乡青壮年,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到屯垦戍边行列,仅大上海就来了10万人。

  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是兵团农六师最边远的一个哈萨克族牧场。这里海拔3000多米,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气候变化无常,一年到头连蔬菜都吃不上。1964年,李梦桃从美丽的黄浦江畔来到了这里,成为牧场医院的一名医生。30多年里,他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岭岭,无数的小生命经过他的手来到了人间,数不清的牧民在他的治疗下解除了病痛。为了给牧民和边防战士看病,他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过尾骨,从山坡上滚下来折断过颈椎,还不止一次地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黑夜出诊时连人带马掉进山泉。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牧民们感激地将他称为救星。而当人们问李梦桃留在北塔山牧场的原因时,他的回答竟是一个字“苦!”。

  像李梦桃这样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在今天的人看来多少有些犯傻的人在兵团绝不是少数。

  1955年,南京农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刘守仁,告别江南水乡和父母亲人,来到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农学院任教。教了几个月书后,这个文弱的书生突然提出:“这里还不是边疆,我要到最边远、最需要知识的地方去。”于是,半年之后,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夜晚,他来到了距离乌鲁木齐200多公里的兵团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成了一名畜牧技术员。就是在这里,经过15年的含辛茹苦,刘守仁终于培育出了足可与澳毛相媲美的我国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由此结束了中国超细羊毛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1999年,刘守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誉为“塔里木粮王”的全国劳动模范、兵团农一师一团女职工刘焕奎,22岁从湖南老家来到兵团,在盐碱地里创下了10年产粮逾百万公斤的高产纪录。这位不足一米六的南国姑娘,干起活来有股不要命的劲儿,有一年她竟拿下了全团挖渠会战、水稻种植面积、夏季割草、秋季割稻的四项第一。因为长期拔草,她的手指甲一次次地脱落,手上刻满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握起来粗糙得扎手。几十年里,节假日她几乎从来没有休息过,即使退休了,还义务当起了团里的棉检员。她的理想非常平实,那就是:“在大田里干一辈子,为国家种更多的水稻和棉花。”在刘焕奎们的奋斗下,如今的一团早已从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粮满屯、稻满仓的“米粮川”“金银川”。

  几十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听从党的安排和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召唤,结成了一个充满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英雄群体,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人间神话。

  在今天的棉花主产区之一的玛纳斯垦区,兵团人创下了大面积棉花单产的全国纪录,打破了北纬42.5度地区不能植棉的国际定论;在被外国专家判了死刑的南疆重盐碱区,兵团人挖碱排碱,种出了高产的水稻和小麦;开辟中国第一块地膜试验田,由此兴起了一场中国农业的白色革命……

  石河子,这个当年被荒漠与沼泽包围的小驿站,经过兵团人5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绿树环抱、人美花香、现代大气的一座漂亮城市,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此外,兵团还在天山南北建起了五家渠、奎屯、阿拉尔、北屯等一大批的军垦城镇,为共和国的地图册添上了100多个绿色的小圆点。

(责编:姚丽娜)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军垦城镇;屯垦戍边;兵团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精神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英姿迷人

中国第一批空姐什么样(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