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时政>> 正文

揭秘中俄天然气谈判内幕:普京望离华前达成协议

2014-06-03 09:19:00|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字号:

原标题:独家揭秘中俄天然气谈判内幕:普京望离华前达成协议

这是一场费时10年的谈判,这是一次长达20年的博弈,这是两个大国的艰难共赢。

2014年5月21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前的最后一刻,中俄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总价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协议。

这份“世纪大单”,引发了全球各方的强烈关注、好奇和猜测。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了接近中方谈判代表的人士,揭开中俄天然气20年博弈的种种内幕——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非常积极地伸出橄榄枝,中方为何不太热心?

谈判最艰难时,中方人员一直往俄罗斯跑,为何俄方不愿意谈?

普京第二次担任总统后,为什么狠狠地批评俄气高管“太不现实”?

这次在上海,普京为什么希望走之前达成协议,哪怕是最后一刻?

中方代表坚持“没达到底线免谈”。中方的底线是什么?

今日签约成功,真如外界所猜测,只是因为乌克兰问题这一特殊背景吗?

4000亿大单的供应商“俄气”,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一位总统、三位总理做过该公司老板?

【中俄4000亿天然气大单终炼成 中石油亏损压力会加大】

普京很着急

“普京希望走之前达成这个协议,哪怕是最后一刻。”

中俄天然气“马拉松式”的漫长谈判终于结束了。

5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的几个小时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席了签约仪式。他现在很需要朋友,来自中国朋友的这份合约对他非常重要。

“普京希望走之前达成这个协议,哪怕是最后一刻。”一位接近中方谈判代表的人士(下称“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俄方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当然也有一定的压力。”

据俄媒报道,在此之前的两天,中俄双方一直在谈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总裁米勒透露,协议是在北京时间(5月21日)早晨4点钟才明朗的。

“这是一次艰难的谈判。”俄罗斯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判断,双方应该都做出了让步。“在谈判过程中,你我的利益都照顾到了。”

中石油与俄气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总价为4000亿美元。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气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这是一个多方努力推动的结果。当然,这也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内部人士说,“谈判就是相互妥协至达成一个双方比较认可的条件。”

中国坚守底线

“一,不能按照欧洲的价格来对待亚洲;二,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能力。”

在外界看来,合约的签订颇为戏剧化。此前一天,中俄签署了30多份涉及到各领域的合作协议,独不见天然气购销合同。“坦率地说,我原抱着不乐观的态度。”邢广程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签约前一天,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中石油发言人毛泽峰的话称:“我们不会签协议。目前进口价格和国内销售价格背离,我们进口天然气一直在亏钱,不能再亏了。”

毛泽峰的一位同事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中俄签约后,他曾就此事问毛泽峰,这是咋回事儿?毛回应称,是媒体误解了他的意思,但毛并未进一步做出解释。

不过,中石油的进口天然气业务确实一直在亏损,几乎成为拖累中石油业绩的最大负担之一。据悉,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岸价格为2.5元/立方米,中国政府规定西气东输天然气均价为1.27元/立方米。

俄罗斯方面在之前的谈判中一直希望,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按照欧洲高达40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计算,而中国则希望参照中亚235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商议。

价格问题因此成为双方谈判中的最大障碍。

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持续至5月21日凌晨4点的谈判,始终围绕着价格问题进行。“当然,最后的协议价格与我们的愿望还是有差距。但我们坚守了自己的底线,没达底线免谈。”他说,多方面的底线,中方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他所指的“底线”包括:第一,不能按照欧洲的价格来对待亚洲;第二,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能力,中国在坚守自己的一个价格底线。“这不是现在才说的,而是几年前就告诉俄方的。”

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总体上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协议,俄罗斯方面做了很多让步。

协议签订4天后,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时笑称:“应当对贵国政府的所有同行给予应有评价,他们在谈判中‘喝了我们不少血’——中国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谈判者。”

“但他们(俄方)的要价本来就过高,甚至高得很不现实,最高的时候报出了500美元/千立方米,这比卖给欧洲的价格还要高。”内部人士称,中方谈判代表一直在努力做俄罗斯方面的工作,促使俄罗斯怎么样正确看待中国的市场问题,而俄罗斯方面也在推动,他们在变得更务实。

“他们对原来的谈判方式做了很多调整,对亚太市场有了一个很现实的考虑,比较符合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特点,最后的价格跟我们谈判的底线越来越接近。”内部人士认为,俄罗斯原来的思维是将欧洲的市场价格用于亚太市场中去,是不现实的。“结果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务实。”

但最后的“底线价格”究竟是多少,双方并没有公布。“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俄罗斯的价格一公布,双方与其他国家已经签订的一些价格,都会有一些影响和冲击。这对双方都是一种压力。”

邢广程说,他从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报道中获悉俄方透露出来的一个价格区间,“大约是高于350美元/千立方米而低于400美元/千立方米。”400美元/千立方米,这是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签订的价格,邢广程估计,谈判的价格不会高于欧洲市场的价格。“俄罗斯人善于透露消息。这份合约不完全是中俄之间的事,俄罗斯还要与欧洲进行谈判,这或将为其提供回旋余地。”

俄罗斯的压力

乌克兰问题、俄罗斯东部资源长期闲置、欧洲天然气市场量价齐跌、北美天然气将出口

大多数的分析认为,在与中方的天然气谈判完成之后,俄罗斯就可以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来应对乌克兰局势和欧洲的制裁。这是俄罗斯考虑的现实政治利益,也是俄方极力促成协议的主要目的。

在欧洲,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危机正面临制裁。

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最大市场,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占了欧盟能源需求量的近三分之一。早在乌克兰危机之前,欧盟国家已经在寻找多渠道的能源供给,以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后,俄罗斯与欧盟矛盾激化。

俄罗斯必须摆脱这个局面,在欧洲之外开辟新的市场。这是俄罗斯战略上的考虑。这为中俄之间僵持已久的谈判提供了突破口。

“曾经俄罗斯对这个谈判很不在乎,但现在这一谈判对俄罗斯也非常重要了,他不得不在乎,这是政治气候上的一个特殊变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谈判因此柳暗花明。

政治上,时机太重要。“乌克兰问题是一个因素,触动俄罗斯做出一些让步。这个刺激性因素现在看来不可排除。”内部人士分析,政治气候的变化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找中国,尽快达成协议,而且尽快采取更加现实的态度。“包括做出重大让步,以更加靠近我们的价格。”

然而,在2007年以前,虽然中方的谈判人员一直去俄罗斯,试图与俄方进行谈判,但俄方不愿意谈。袁钢明说,“俄罗斯这边搁浅了,谈不成,中国转而与中亚谈判。”

2007年,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谈判有了重大突破。中石油与土库曼斯坦以较低的价格签订了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西气东输二线从2009年12月开始引入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

“这确实给了俄罗斯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它在后面谈判中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内部人士分析说,俄罗斯的压力远不止于此,与中国的谈判10多年一直谈不下来,俄罗斯东部的资源也一直得不到开发;欧洲市场价格越来越往下走,而需求量越来越下降;而北美市场天然气将实现出口,这都对俄罗斯形成一定的压力。据预测,2018年到2022年期间,整个天然气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供应将更加多元化,竞争会更加激烈,天然气的价格下行压力会更大。整个天然气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俄罗斯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签约,对于俄方亦是较好的时机。“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俄罗斯得到了庞大的中国市场,而我们得到了稳定的多元竞争的气源,以改善我们的能源结构。”袁钢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当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那就是中石油的天然气亏损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这也有利于倒逼国内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和相关的税费改革。”内部人士解释说。

谈判桌上的20年

从普京到米勒,俄方主要谈判人物从来没有变过。他们既可以跟中石油谈非常具体的问题,也可以站在最高层的角度谈战略问题。

签约当天,新华社发布通稿称,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两国政府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在双方企业长期共同努力下实现的。

中俄签约后,普京亦强调:“我认为,如果不是他(习近平)亲自过问谈判中的一些重要事宜,我们未必能作出这些决定。”

资料显示,早在1994年,中俄就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事实上,自2004年之后,几乎每一次中俄领导人高层会晤,都会谈及中俄天然气谈判。

天然气能源的合作,不只是商业上的合作,而是战略上的合作,一直在中俄几届领导人的关注和指导之下推动。

在这20年间,中国经历了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代中央领导人。内部人士说:“三代领导人都非常清楚这个项目。每一次中俄双方最高首脑会晤,都会涉及到能源问题。有关能源方面的关键问题、关键走向,都得到了最高层的指导。当然,他们也会认真听取能源公司的意见,最后都对双边合作给予了推动。”

近20年的谈判,对一个战略性项目而言,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对于项目的谈判者来说,足以令其从“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

这一漫长时间,横跨了普京总统的第一任期,总理任期,直至其总统第二任期。“普京非常了解整个谈判过程,也非常清楚这次天然气谈判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内部人士看来,总统第二任期是普京人生的一个高点。“在他的战略中,他希望与中国的关系有重大的推进,而不是小推进,他也需要重大的推进。”

但因为价格问题,过去几年,谈判一直僵持,“尤其是最近几年,主要的矛盾发生在俄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普京第二次担任总统后,狠狠地批评了俄气的高管,说他太不现实,这样会失去中国市场的。”

在乌克兰危机后,俄方推进谈判的心情十分迫切。

据内部人士介绍,在这么多年的谈判过程中,俄罗斯方面,从普京到俄气现任首席执行官米勒,俄方主要谈判人物从来没有变过。“他们对中俄之间的谈判细节非常了解。在谈判桌上,他们既可以跟中石油谈非常具体的问题,甚至涉及到非常细节的问题,也可以站在最高层的角度谈战略问题。”

20年来,“虽然我国的主要谈判人物会有所变动,谈判过程当中,从具体的细节来看,双方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等,但核心的谈判专家没有换过,他们一直与俄罗斯谈判,谈了这么多年,对俄罗斯的情况非常了解。”

俄方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朋友很“难缠”,是很强的谈判对手。“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出一些让步。借俄罗斯的话,我们‘喝了一些他的血’,但不能喝得过分。”内部人士表示,国家最高领导人参与的决策,考虑的远不只是商业利益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国家利益问题。“他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更长远地看这个问题。”

内部人士提醒说,虽然签了协议,但也不等于两国之间没有战略差异,这种战略差异仍然非常明显。“因为两国之间,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两国的整体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也不一致。正确地认识差异,并管理差异,这是面向未来非常关键的一点,也是考验双方最高智慧的一个表现。”

(责编:肖静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天然气 天然气能源 天然气市场 中石油 天然气消费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40岁温州女子苦练健身9年 获美国健美比赛冠军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英姿迷人

李瑞英亲口证实与张宏民告别《新闻联播》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