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7-04 09:00:18|来源:北京青年报|字号:
出身
凉城县向西23公里是古镇永兴。冀文林出生在距离镇上1公里的西驼厂村。当地人把砖砌的屋叫做房,而土坯垒成的屋舍只能叫做“土窑”。日后官至副省长的冀文林,就是在一个三间土窑构成的屋舍里长大。冀文林的父母都是农民,而且“大大(父亲)亲兄弟四个”、“姥姥家的舅舅、姨姨”也都是农民。最早父母手里只有2亩2分地,靠种玉米和土豆养活一家人。
冀文林1966年7月出生,上有两姐姐和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在家中行四。孩提时代的冀文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脑袋好使唤”。在邻村发小赵永中眼里,冀文林小时候很“滑头”。“小的时候,如果他跟别人发生啥矛盾,他很快就能摆平,把关系处理好。”
在粮食短缺、忍饥挨饿的困难年代,“滑头”的本事曾派上过用场。二姐回忆,一次冀文林趁三弟贪玩,偷偷把弟弟的土豆塞进了自己嘴里,事情败露后他又给弟弟吐出来说:“二哥哄你玩呢。”
那时老家的人没有想到,机灵圆滑、会处关系,这些素质后来被冀文林一路带进了官场,并用在了“秘书”的工作岗位上。
牺牲
到了学龄,大哥冀文俊和冀文林兄弟俩成了父亲重点培养的对象。据家人回忆,冀文林慢慢开始对“学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兄弟俩常常四处去借文学名著来读,据称《茶花女》、《红与黑》、《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都在冀文林的书单中。书借来后冀文林还常常废寝忘食,为了不打扰在一张大炕上睡着的其余六口人,他就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由于文学底子好,中学时代的冀文林甚至还曾被班主任夸为“现代小鲁迅”。
“脑袋好使唤”加上勤奋,让冀文林在高考中取得了近490分,名列全县第三。填报志愿时,全家因为没有一个识文断字的人能拿主意,最终冀文林自己决定了命运——去当时的武汉地质学院,原因是觉得这个“毕业出来进矿上,能多挣钱养家”。
在大学时代,供冀文林读书的重担依然压得冀家喘不过气来:两个姐姐放弃学业和父母在生产队挣工分养家,到了出嫁年龄也不敢出嫁,为的就是在家劳作,供弟弟们上学。冀文林去武汉前,家里的各路亲友都或多或少送来了粮票,作为对这个“缺粮户”的最大支援;大姐二姐还给做了几双鞋,塞进了二弟弟的行囊;为了置办一身像样的衣服,冀文林自己也跑去“北山”上和舅舅一起刨药材卖钱。
这之后,全家依然在打着供大学生读书这场消耗战。据大哥冀文俊回忆,每学年开学之前的两个月,冀父就开始主动四处帮别人家干活,目的是先在这些人家做个人情。“然后,我父亲这么要面子的人,就得这家借20,那家借30,给我弟弟凑学费。”大哥现在想起来还感慨颇深。在他印象中,父亲总是一副“劳动得很乏”的样子,而且冬天只有一条单裤的他,必须要不停地活动起来干活,才能给自己保暖。
三弟冀文生(音)也因为两个哥哥外出读书而做出了牺牲。当年的他已拿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但因家中财力已严重亏空,又赶上父亲得了脑血栓,冀文生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成了烧白灰的工人。
冀文林 羊肉馅饺子 福娃 贪高 填报志愿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