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趙寶剛:電視劇要有文化導向【2】

2012年09月14日11:0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學習、成長、工作,容易從一種慣性到另一種慣性,缺乏胸懷和眼界。《北京青年》反映了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的內容有我個人的影子。第二個是社會,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年輕人過分講求物質,在青年時期就成了物質的奴隸,我覺得這不是年輕人應該做的事情。第三個方面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重視文化,但缺乏過硬的生存能力。”趙寶剛說,《北京青年》就是要號召一種擺脫欲望、自我成長的意識。“我通過作品提出來這個問題,觀眾才會去想,其實這就是一個問題的價值——我希望觀眾看到社會的慣性對你們的推動,然后停下來思考思考,這才是《北京青年》的價值。”

每個導演都有最適合傳遞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題材和手法,對於趙寶剛來說,“青春”題材正是這個“最佳選項”。不管是《奮斗》、《我的青春誰作主》,還是這一部《北京青年》,對他來說,這些作品不僅是延續他青年時代的夢想,也寄托著他對已經走過的人生和當前社會的種種思考。但不無例外的是,這些作品每每播出都會引發爭議——有觀眾喜歡作品中的青春、活力和時尚,也有人批評其情節缺乏、對白夸張、不接地氣,不能反映當下年輕人真實的生活狀態。面對種種質疑,趙寶剛認為,這一系列“青春”題材的電視劇正是年輕人精神狀態的最真實的表現。

“現在一些文藝作品都沉迷在所謂的表現生活的真實狀態,但這種表面的真實有時候是沒有力量的。面對生活中的煩惱和苦難,觀眾需要在文藝作品中尋求一點導向、一點精神、一點方法,而不是僅僅聽到一些和生活中雷同的牢騷。”趙寶剛說, “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把自己對人生的思考通過作品傳達給現在的年輕人,是自身的責任所在。如果說只是娛樂,我覺得拍攝影視作品也沒什麼意義,它還是要講一點文化導向,講一點思想性,在娛樂和觀賞的同時,還給人一點文化啟迪,這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