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趙寶剛:電視劇要有文化導向

2012年09月14日11:0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圖為《北京青年》劇照

《北京青年》是一部關於“出走”的電視劇。

和《奮斗》、《我的青春誰作主》一樣,這一部趙寶剛“青春三部曲”的煞尾之作在幾大衛視首輪播出后也引起了社會關注,形成了話題效應。與前兩部作品相比,《北京青年》中的年輕人追尋自我的決心更加堅定,行為也更加激烈,他們直接走出家門,遠離從小熟悉的生活環境,在漫漫長路上收獲點點滴滴的人生體驗,最終與內心深處那個真正的自己赤誠相見。

從《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東邊日出西邊雨》、《永不瞑目》、《像霧像雨又像風》一路走來,直到拍完《別了,溫哥華》,趙寶剛一度陷入了創作的迷茫期。“一時不知道可以拍什麼,”趙寶剛說,“我就感覺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思想意識和我們這一代已經不一樣,我想表達出這種不一樣。”

創作瓶頸期的趙寶剛,想起了1998年拍攝《永不瞑目》時的一段經歷。“1998年我走了25個城市,最后到了西藏,某天晚上我自己溜達到駐地的小山上,但當我躺在山上仰望星空的時候,突然間覺得,每天在一個城市裡面,容易隨著慣性走,沒有時間靜下來思考,甚至成為社會欲望的奴隸,並開始為欲望而付出。因此我發現,人生中應該給自己安排一些時間出去走走,才能對生活和自己有新的發現。”

正是在這段經歷的啟發下,才有了后來的《奮斗》、《我的青春誰作主》,以及今年的《北京青年》。應該說,《北京青年》是《奮斗》和《我的青春誰作主》的延續,承載著趙寶剛對“80后”、“90后”新一代年輕人生活精神狀態及其所處時代的種種思考。“我認為對每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成長比成功重要得多,這是我想通過這一系列電視劇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想法。”

而《北京青年》則更加切實地追溯和表達了這些創作的靈感來源,劇中年輕人的“出走”使它成為了一部名副其實的“公路劇”。“《北京青年》開機的時候,我手裡的劇本隻有5集,但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麼,我要求所有演員跟我一起行走130天,北京、煙台、深圳、香港、麗江、天津……這不叫拍戲,就是生存體驗。”風景在路上,體悟也在路上,趙寶剛說:“有了這麼一次經歷,對人生的感受會不一樣。”

從16歲時的翻砂工成長為今天的知名導演,青年時期豐富的成長閱歷賦予了趙寶剛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過硬的生存能力。但他發現,今天的年輕人卻僅僅重視文化的培養,而忽視了對生存能力和眼界心胸的培養。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