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5日11: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他說他喜歡70年代以前的人,那時候的人“都茁壯和漂亮”。盡管新世紀的青年人說起王朔這個名字,似乎跟說起崔健和金斯堡一樣時髦。但是他的精神似乎一直活在改革開放初期,並沒有與時俱進。
十幾年前王、葉兩位就已感慨自己老了。當時我寫過一篇《北京斷章》中有許多童年的北京記憶。“怎麼連徐虹這麼大的孩子都開始回憶了!”他們很驚詫,我則笑不可抑。
直到新世紀的這些年,世界似乎以“鳥巢”為北京的地標了。但是中國人還是認老祖宗留下來的天安門。如果以天安門為圓心,北京的建筑交通結構,正像一塊巨石落水后的漣漪,慢慢地向四邊拓展。時隔20多年,但我仍記得那次看完電影《輪回》后,朋友們居然爬上一座大商場的樓頂。風很大,隻有綠漆剝落的簡陋圍欄。我們瘋跑著一面一面看下去,看到了蒸蒸日上的大工地。這座城市剛剛形成發展的態勢,如一隻猛獸瘋狂之前的靜默。風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吹,我們頭發紛亂,風衣幾乎被整個掀起來。現在回想起來,那些笑聲很有些淒厲的意味……時間迅速地往前走了。
現在,我們也逐漸老成,體面,安穩,那些書中的頑劣少年和他們的締造者以及為他們所著迷的當時的年輕人,正在慢慢老去。(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