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城市居民調查得出“幸福總在二線城市”結論【2】

2012年09月28日14:25    來源:新華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幸福在別人,他有我沒有?

為什麼二線城市會成為最幸福的地方呢?北大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的專家何建新分析說,二、三、四線城市生活得更坦然,也與這些城市正處於上升期有關,比如人們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到較低的通脹水平、相對合適的城市擁擠度等,都會讓人心生滿足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城市居民在普遍享受著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福祉上升的同時,也普遍承受著社會發展與“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給自身的壓力。《中國20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報告》說,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居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甚至非常幸福,但是相對幸福感卻不足。

這是什麼意思?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張紅菲告訴記者,這次的調查他們採集了兩個指標:一個是絕對幸福感,滿分10分,不對幸福設任何解釋,讓採訪對象給自己打分,結果74.1%的人群給出了7到8分,承認自己是幸福的。另一個指標是相對幸福,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孫立平教授的話解釋,“幸福就是你的鄰居沒有而你有”。結果,同樣是這些被調查對象,感到幸福的人立刻跌到了38%。

“強調是你的鄰居而非別人,這種比較更加看得見摸得著,也更有可比性。”張紅菲說,“我們在很多城市召開了座談會,一線城市的感覺是,富裕無上限,成功無邊界,會覺得自己永遠都比不上別人,所以很難有幸福感。這種落差在二三線城市不會這麼明顯。”

自己看不見的幸福卻是別人的夢

幾年前,“幸福在二線”的觀點,曾促使一批年輕人“逃離北上廣”,可是不久,又出現了“逃回北上廣”的潮流,原因是中小城市的平庸和固化、復雜的人情關系網絡以及上升空間有限等,讓見識過大城市風格的人難以適應。

“傳統的幸福感與現代化是矛盾的。現代人面臨著在發展科學技術背景下如何追求幸福的困惑。”孫立平說,相對封閉、生活安逸的社會幸福感更強,但是在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意味著把人類的欲望伸向更廣闊的空間。調查顯示,在相對封閉條件下,不丹成為全球幸福感最強的國家之一﹔但是在電視、網絡傳入后,那裡的幸福感下降了。既要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又要追求心靈的滿足與幸福,這是現代人對生活中平衡二者矛盾提出的新要求。

記者想起不久前在淮安遇到的濟岳、濟岌親兄弟倆,濟岳學通信,從南京畢業后去了深圳﹔濟岌學水利,在北京讀完大學去了浙江麗水。記者問他們覺得誰更幸福?哥哥羨慕弟弟:“我買了一套小公寓,以后多少年都是房奴,現在最擔心公司裁員。弟弟在國企工作穩定輕鬆,生活安逸。他比我幸福!”弟弟說:“哥哥的工資是我的4倍,我除非拿著他的工資買房,才可能輕鬆,現在還不是一磚一瓦地攢錢。而他的事業、他的視野、他接觸的一切,將來還是我孩子奮斗的目標呢。我哪有他幸福?”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也許就是現代都市人尋尋覓覓的幸福。

所謂“幸福在二線城市”是不是也是一線城市居民所看到的“別人的風景”呢?負責20城市幸福感調查項目的北大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王虎對記者此問不置可否。他表示,目前關於幸福感的調查選取的城市樣本有限,選取的人口樣本更有限,而且幸福感是很個人化、主觀化的感受,恐怕任何報告都無法讓所有人群認同。“生活在別處”,幸福在別處,也就沒什麼奇怪了。(記者 廖卉)

(責編: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