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王立群:對得起觀眾和歷史【3】

2012年10月12日16:34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講史要有責任感

記:歷史類講壇節目怎樣才能讓觀眾滿意?

王:要讓觀眾滿意就必須對得起觀眾,要做好兩點:講什麼和怎麼講。 “百家講壇”是一個普及學術的節目,觀眾不是專業學者,所以我盡可能地講得通俗。但我本身是一名學者,必須讓節目有含金量。在內容上,每個歷史人物一生都做過許多事,這就需要我來進行篩選。而且我在講人物時除了會加入一些我的個人色彩外,還會綜合多位研究者的觀點,盡量讓我講述的內容能代表宋史研究界大多數學者的評價和觀點。而“怎麼講”,就是要把專業的歷史知識轉換成普通觀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比如我的節目中有一集叫《萬事俱備》,講的是宋太祖平南唐之前做的准備工作。寫完講演稿之后,我就覺得這集很難講,因為宋太祖做的准備工作實在太多。我琢磨了一個多禮拜才想到怎麼講——就把宋太祖做的所有事情概括為四個“什麼”:他做什麼、有什麼、怕什麼和缺什麼。這樣觀眾容易懂,一聽就記住了,記得住他們就願意看。

記:你對目前眾多的歷史文化產品怎麼看?

王:我把歷史分為四個形態:真實的歷史、記錄的歷史、傳播的歷史和人們接受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一瞬即逝,不可重復。如今史學界流傳下來的許多資料文獻大多屬於記錄的歷史,它們都非常專業,一般人難以看懂。傳播的歷史是指歷史讀物、電影、電視劇等文化產品,它們被人們廣泛接受后,就會讓人們形成自己所接受的歷史。傳播中的歷史起到的作用最大,因為它能直接影響普通百姓對歷史的認知。但現在許多歷史類文化產品的質量我實在不敢恭維。比如一些歷史普及讀本,整本書中找不到一處引用歷史文獻的地方,全是作者自己創造,讀來讓人難以信服。而許多電影、電視劇更是一味追求票房,缺少了歷史的嚴謹性。所以說現在的歷史類文化產品充滿了娛樂性,與其說普及歷史,還不如說是消費歷史,很容易誤導讀者。但現在不少人都是通過電視電影、游戲、小說等了解歷史,結果形成了錯誤的歷史觀。所以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進行正確的歷史傳播,傳播歷史既要對得起百姓也要對得起歷史。這是每個從事歷史研究者的責任,也是我在“百家講壇”上堅持了這麼多年的原因之一。許光耀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