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王立群:對得起觀眾和歷史

2012年10月12日16:34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從《漢代風雲人物》到《王立群讀史記》,有著扎實史學功底、講話又不失幽默犀利的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在央視“百家講壇”上一舉成名,同時也是“百家講壇”上收視率最高的主講人之一。隨著“讀宋史”系列的熱播,王立群前不久出版了他的新書《宋太祖》。

日前,王立群攜新書來到上海簽售。簽售會原定於下午2點開始,1點剛過,上海書城2樓簽售台前的隊伍便已經排到了電梯口。在讀者們熱情的催促聲中,王立群早早地從休息室走出來。看著繞了幾圈的長隊,記者問他,打算簽幾個小時?王立群說:“不知道。但就算再晚,我也要為每一個讀者簽名。 ”

為宋代“正名”

記:新書主要內容是什麼?

王:用傳記和評論相結合的方式,講解趙匡胤“反腐倡廉”和“改革”精神。宋太祖其實是一位因研究界研究不夠深入而“被委屈”的帝王。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在他的著作中曾分別提到宋代出現的積貧和積弱。這本是兩個方面的話題,可是我們的歷史課本卻將這兩個詞拼在了一起,令學歷史的人隻記住了四個字——積貧積弱。於是以后提到宋代,大家就會從這四個字解讀,認為這個朝代有很多的問題,從而對宋太祖有所誤解。這是對歷史的閹割。這本書除了學術研究、文化普及之用外,盡量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

記:能講述下創作過程嗎?

王:三年前我就開始研究“讀宋史”系列的資料了。“百家講壇”之后,我又再次對稿件進行了整理。 “百家講壇”的錄制與這本書的創作基本同步,大致可以分為看、寫、縮、講四個步驟。所謂看,就是看原始文獻和學術研究成果,這是最重要、最耗時間的一步。我把原始文獻分為三級:一級文獻、二級文獻和三級文獻。一級文獻是可信度最高的文獻,比如《資治通鑒》《宋史》這類,我的書和節目講稿中有 90%以上的內容是根據一級文獻寫的。二級文獻是諸如各類宋代筆記等可信度稍差的文獻,我的作品中會偶爾用上一點二級文獻。三級文獻是《宋史紀事本末》等可信度不高的文獻,這類文獻都是作者糅合了多種歷史資料並經過自己再加工所得,可信度最低,我在創作時絕對不會用到三級文獻。“看”之后就是寫稿子。隨后是“縮”,電視講壇不可能照著稿子一字不差地念。而且我眼睛不好,每篇講演稿都有約1萬字,密密麻麻的5號字打印在紙上,根本看不清,所以我把它壓縮成兩千字左右的提綱。前四步都順利完成了,最后一步“講”就水到渠成了。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