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一個始終致力於支持民間公益機構、2011年個人捐款達到56%的基金會來說,這次風波背后究竟是“公益”還是“私益”?26日,兒慈會傳播部負責人姜瑩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回應質疑。 |
疑問4
虧心事不敢公開?
我們很坦然面對這件事情,如果大家願意,到我們這裡查賬都可以。基金會一直秉承著公開透明的原則,我們歡迎大家的監督。
記者:事情已經發生三天了,你的心情如何?
姜瑩:我們很坦然面對這件事情,根本沒有這回事,我們就不想理。如果大家願意,到我們這裡來查此次出國考察的賬都可以。基金會一直秉承著公開透明的原則,我們歡迎大家的監督,但是否要採用偷拍這種方式,是有待商榷的。
記者: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回應?
姜瑩:坦率地說,消息出來后,我們很快就知道了。第一反應是我們懷疑發出消息人的真實身份。因為我們都知道,媒體記者若是報道一個消息,首先是了解消息的真實性,而消息公布人並沒有到基金會了解情況,后來有記者向發消息的人進行過求証,其本人也承認是聽到“別人向他爆料后才知道的”。消息發布后的第二天,微博中又有一條消息說得更離譜,說兒慈會開緊急會議,想找一筆用於此次出訪的捐款解決這一問題,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微博上的那張“行程單”,不僅不是最后的行程單,也是“偷拍”的,消息發出時,使用了“極可能”等字眼,對讀者有極大的影響。其實,如果願意,網友可隨時查閱此次考察費用的使用情況。我們歡迎大家的監督,但用煽動性的語言報道未經調查、核實的事情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我們就公布了出行消息。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這次出訪本來是要發布消息的,因為還未成行,消息自然沒有公布。這幾天,我們接待了多家媒體參訪,詳細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包括經費等問題,都會通過媒體向外公布。
記者:你認為兒慈會現在還欠缺什麼?
姜瑩:經驗不足,規范化工作也有待完善和加強。
記者:經驗不足是什麼原因?
姜瑩:基金會成立時間隻有三年,而且與傳統的運作型基金會不同,我們希望探索一條資助型的基金會發展模式,這樣的探索在國內幾乎沒有可參照的經驗供我們學習。
記者:所以你們認為需要出國學習?
姜瑩:我們倡導公益慈善的民間性,也一直在做資助型的基金會,但究竟怎麼做?怎麼才是好?
我們總覺得國外做公益慈善,比我們先進了幾十年。我們要去實際地看一看,跟人具體地坐下來聊一聊,有些我們認為疑惑的問題,更要和他們交談,對於他們的操作模式,我們要深入了解。
如果這幾天內,一線的工作人員帶著工作中的疑問去了,通過交流解決一部分疑問,都是我們巨大的收獲,對於我們以后的工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記者:整個行程的預算什麼時候做的?
姜瑩:今年年初。
記者:為什麼沒提前公開整個行程及所用資金的出處?
姜瑩:確實沒有。因為基金會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實施后再在網上發布消息,進行公示。
關於公益支出,基本是每月一公示,公示上月的支出情況。提前公示全年每一項具體工作的預算,我們的確還沒有做到。
記者:此事過后,基金會會不會在透明方面有所改善?
姜瑩:基金會網站在成立三年中已經經過3次改版,第三次改版是今年5月下旬,裡面有月支出和細目支出。這個事件發生之后,我們特別希望知道,公眾希望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做到什麼程度,或者行業內部應該定出什麼樣的規定才能讓公眾放心。同時我們也希望公眾知道,專業公益慈善工作是需要成本運作的。我們目前努力從理財收入中解決運作成本,不增加公眾的捐款負擔。
記者:從美國回來后是否考慮向公眾公布一份詳細的考察報告?
姜瑩:我們爭取以新聞的形式記錄每一個活動,並且配有圖片,在網上及時公布,讓公眾知道我們每天在做什麼。考察結束后,我們也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考察報告,發布在我們的官網上。
□專家
公開說明化解“危機”
“為什麼不能出去學習國外公益基金會如何規范、嚴謹的工作?”
——王振耀“誰參加了,去了哪裡,開支是否在行政費用之中,這些都應該公開透明。”
——賈西津
對於出國考察,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反而表示,特別鼓勵公益組織“走出去”。
王振耀表示,中國公益目前仍處於封閉鎖國的狀態,在與國外基金會進行對比時,可以看到中國基金會管理與國外基金會之間的差距,特別是基金會管理規則的差距。“比如中國公益組織的行政費用,限定在10%”,王振耀認為,在此規則下很多小型基金會早晚都要“關門”。打比方說,如果一個基金會今年的支出有1000萬元,那麼他們的行政費用隻有100萬元,除去房租、人員工資等等運營成本都非常困難,更不要說花錢進行培訓了。“除中國以外,全世界基金會的管理費用,沒有低於20%的”。
王振耀表示,如果此項規定不放開,中國的公益事業很難發展,“這項規定必須走國際化的路”,不然公益事業極有可能扭曲。出國考察交流,就是“扭曲”公益的一個例子。
“公眾一聽出國考察,第一反應就是游山玩水”,為什麼不能出去學習國外公益基金會如何規范、嚴謹的工作,如果一味地按照現在公益的方式發展,捐款只是簡單的收和發,很多錢就浪費了,很多公益人才就毀了,公益事業自然就停滯了。
王振耀還認為,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中的規定,公益組織可以依法對捐款進行保值增值。理財收益屬於捐款的二次分配,收入所得已經不是捐款的概念,“如果公眾認為理財收益也是捐款,按照正常情況來說,理財即有風險,那公眾認為收入是捐款,那捐款是否也承擔風險的補償?”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認為,兒慈會其實想說明的是他們並未用限定性捐款進行出國考察交流,其實隻要向公眾交代清楚這一點即可,因為非限定性捐款包括理財收益、行政管理費用等等,隻要花費的數額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的行政費用支出比例,都是符合規定的。至於基金會是否需要出國交流,整個行程花費多少等問題如果是小型基金會直接就可由秘書長一級的領導決定,而大型的公益機構則需上報到理事長一級。至於考察回國后,基金會甚至都沒有必要做一些報告式的文件,隻要業務交流是以能力提高為目的,且能反映到他們的日常工作中即可。
面對這樣的信任危機,賈西津認為公益組織應當解釋清楚,“誰參加了,去了哪裡,開支是否在行政費用之中,這些都應該公開透明。”她認為,關於兒慈會國際交流具體項目的財務報告,應該是公開的信息。“行政費用花銷於什麼方面,基金會的財務報表上應該要有細則。”賈西津說,在出現公眾質疑的時候,更合適的做法是公開這些信息。之后可再向公眾解釋,行政開支是正常的。
□相關鏈接
中國紅十字總會去年因公出國經費107萬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11年財政撥款收入5136.16萬元,為中央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佔本年收入的76.45%﹔其他收入1581.98萬元,為政府非稅收入、利息收入等資金,佔本年收入的23.55%﹔其中在“三公經費”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107萬元,佔70.79%。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11年因公出國具體情況為:團組24個、39人次。出國任務主要為兩個部分,一是出席和參加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召開的法定會議和相關培訓﹔二是與相關國家紅十字會開展的雙邊業務交流。以上出國團組均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審批,嚴格按照財政預算執行。
其2012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情況,按照中央統一要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12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151.16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07萬元,公務用車運行費41.16萬元,公務接待費3萬元,與上年預算數持平。
據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等公益組織均有出國考察交流項目,但均未在其官網中做細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