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14:27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周刊速評
反思“碩蟻”現象
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碩蟻”正成為一種帶有趨勢性的現象。我們看到不僅農村孩子讀了碩士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願意回家鄉,最后成了“碩蟻”一族,也有不少城市學生拿到碩士文憑高不成低不就,干脆宅在家裡,成為啃老的“碩蟻”。
在中國,讀碩士往往被解讀為通往更高社會地位的通行証。然而我們看在以年均增長20%多速度擴招之后,虛幻的夢想破滅了。
不僅廣東省高校研究生就業持續七年低迷。最近中國傳媒大學科研機構發表信息,指出中國研究生的就業出現困境,46.3%的文科畢業生學非所用,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中國的研究生整個招生與培養制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然眾多研究生的青春年華就這樣被無謂地消耗,國家的教育經費被白白浪費。
我國碩士培養目標參照蘇聯的副博士學位,3年時間要完成修課與論文寫作,基本上失去了實踐的機會。只是10年前我國的研究生人數還很少,一般研究生畢業都有機會進高校做教師或成為國家公務員。隨著碩士研究生招生大躍進,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數已經相當於10年前本科生的規模,造成研究生做不成研究,而公務員考試“獨木橋”淘汰又率高。
在西方特別是美國,研究生的類別有多種,主要是學術型與職業型明確分工,每個進入到研究生階段的人都有一個明確清晰的個人定位。雖然我國借鑒了他們是職業型研究生培養制度,出現了MBA、法律碩士這種新型的培養學位,但在富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之下,我們的MBA、法律碩士成為學術性研究生的調劑與補充,很多考生在沒有實力考上企業管理與法學這些學術型研究生時,不得已花更多的錢讀這些門檻更低的專業。而像MPA、教育碩士這些非脫產型的職業型研究生就成為一些高校文科院系創收的主要手段,職業型研究生基本喪失了職業特性,所以研究生就業路非常窄。
一位專家曾說,我們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根本沒有做科研。理工科院系由於專業的特點,研究生可以幫導師打個下手,說難聽些就是廉價勞動力,而文科的研究生連做廉價勞動力的機會都沒有,完全處於沒有科研可做又失業的狀態,除了上與本科生形式相同的課程外就是放羊,大把的時間在網游與韓劇中度過。而大多數人隻知道讀了研究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於是本科生們盲目報考研究生。
而那些刻苦的研究生也是做著大致相同、觀點陳舊的論文,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學到的大量知識並不能轉化為能為社會服務、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力時,學到的知識是得不到更大的回報的。
微軟公司原全球副總裁、谷歌中國創始人、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認為:“受高等教育的時候既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時候,也是學生最容易被誤導的時候。學校除了要培養高智商人才之外,還必須培養人品好和有團隊精神的人才及做事能力。否則走出校門的人才很可能成為不能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畸形人才。”
由苗衛芳畢業以后所遭遇的種種困厄來看,他是不具備這樣的素質,更可憂慮的是,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許許多多隻知道寫論文的碩士在步入社會之后共同面臨的問題。
知識是理性的結晶,理性可以認知世界、改變世界。人們經過后天學習及實踐所形成的那些品質,交往能力、表現能力、處理事物的能力,但我們很多碩士讀了出來整個人都呆了,這些能力談何容易,因此他們沒有強大的競爭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統籌:劉茜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