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聚焦十八大>>解讀十八大

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考驗下一屆中共領導班子【3】

2012年11月07日16: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摘要: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將產生新一屆中共高層領導班子,而中國也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成立91年的中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為解決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問題,中國政府正在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輿論對政府如何調整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調整高收入者的稅收等高度關注。

另外,中國還面臨巨大的環境資源壓力。近期發生的一系列群體性事件往往跟環保問題直接相關。這跟改革開放初期有所不同。人們對十八大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寄予期望。

經過30多年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結構已發生巨大變化。“現在利益格局更加多元,在涉及自身利益時,老百姓願意發表自己的意見。”丁元竹說。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成根說,十八大以后,政府應該加強與百姓的溝通和互動來完善社會管理。

“在國家的公共決策、服務管理方面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使社會方方面面參與決策過程,讓每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對結果能夠產生真正的影響。”趙成根說。

趙成根認為,提高民眾在決策過程中的參與度能夠有效抑制腐敗,並促進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關系到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的解決。隻有充分保障民眾在社會事件中的參與度,政府才能夠提升公信力,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度才會提高。

“改革開放之初,政府可以用計劃的方式分配經濟資源,進行社會管理。十八大以后,如何進一步用創新的方法來駕馭經濟和社會,對政府提出了挑戰。”丁元竹說。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享受了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專家認為,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與改革開放之初也已有很大不同。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把“外部環境考驗”同“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一起,看作是影響中國發展的四大考驗。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主任黃書進認為,中國在國際上遇到的各種挑戰將影響到國家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戰略。目前來自國際的挑戰比較突出,其中包括資源戰、價格定位戰、知識產權戰、貿易保護戰以及領土爭議等。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發達國家正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這種轉移,加上其他因素,使得目前中國與周邊某些國家的利益矛盾,從過去的隱性矛盾轉到顯性矛盾。

秦剛認為,盡管有一些摩擦,但由於利益相互關聯,大國關系是相對穩定的。中國和周邊國家在利益方面也已經形成紐帶和基礎,相互之間的聯系不會因為大國的介入而弱化或破裂。中國的發展對亞太地區和世界都有驅動作用。這樣的格局為中國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丁元竹認為,隻要認真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經驗,把握好世界和中國發展的大勢,把握好國家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中共十八大就將成為解決中國難題的重大關節點。

“中國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老百姓普遍對中國的經濟前景和崛起懷有信心。中國積累了駕馭市場經濟的經驗。加上各項改革全面推進,這都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他說。

分享到:

(責編:王昕)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