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住經濟轉型的戰略機遇,實現根本性突破,是中國經濟成長的客觀要求。實現這個目標,推動自主創新戰略的“大踏步前進”,應該是當務之急。 |
金融危機后,“美國病”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新名詞,就是特指金融業的膨脹遠遠超出實體經濟支撐的現象。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既然它能“印錢去換商品和服務”,可以玩“錢生錢”的金融戲法,還有什麼必要繼續發展工業,或繼續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呢?
過去幾年的實踐証明,華爾街式的“金融化賭局”,或者“唯GDP論”的數字幻覺,都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因為最終,人們將不得不面對“99%反對1%”(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提出的口號)的困局,不但經濟肌體無法健康生長,社會生活也可能陷入動蕩和危局。
這其實從反面說明,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戰場”就在實業領域。“中國式創新”必須以實業為基礎迎難而上,才能解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瓶頸”。
當下中國經濟,仍然是美元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中的“打工仔”。中國積累的財富總量不小,但許多是辛苦錢,相對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人均少。從歷史經驗看,要實現“中國式創新”,就必須牢牢抓住實業這個“牛鼻子”。這樣,不論在國際市場征戰,還是在國內市場耕耘,就有了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