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九二共識>>評論

紀欣:離開九二共識 兩岸關系定遭波折

2012年11月14日14:59    來源:海外網     紀欣    字號:
摘要:20年后,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我們除應探求“九二共識”的真意,回顧“九二共識”的核心“一中原則”在過去20年中的發展深化,更應面對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研討“九二共識”對於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最終完成和平統一,有何啟發。

    海外網10月25日電 據中評社報道 1992年10月底,海協、海基兩會在香港舉行會談,並在會后書信往來,達成“ 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20年后,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我們除應探求“九二共識”的真意,回顧“九二共識”的核心“一中原則”在過去20年中的發展深化,更應面對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研討“九二共識”對於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最終完成和平統一,有何啟發。

    “九二共識”的真意


    首先,要正確瞭解“九二共識”,就必須認清以下幾點:
    一、“九二共識”是兩岸官方正式授權團體所達成的共識,代表的是兩岸的共識,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兩岸兩會是1990年代初在兩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民間交流衍生許多事務性問題,需要兩岸配合解決的背景下,由兩岸官方授權成立的服務機構,他們所達成的共識自然是兩岸當局的共識,決不應與政黨共識混為一談。
    二、“九二共識”符合兩岸各自政策,不容否認。1991年12月大陸海協會成立,被國務院明確要求“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成立於1990年11月的台灣海基會宗旨為“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該會成立后台灣當局頒布的《國家統一綱領》更指出:“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乃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完全符合當時兩岸的既定政策,不容李登輝及之后的陳水扁否認。
    三、“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即使台海兩岸存在著因國共內戰延續的兩個政府,分別統治著中國部分土地,但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從未分裂,兩岸政府都主張中國隻有一個,兩岸同屬中國。至於雙方同意各自表述一中內涵,這是國民黨將“九二共識”簡化為“一中各表”的依據,不過,“各表”的前提是“一中”,無論怎麼表,“一中”都不能被表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四、“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求同存異政治智慧的結晶。“九二共識”兼顧了兩岸的立場,是當時背景下兩岸最大的共識,正因為它體現了求同存異、擱置爭議的精隨,使兩會得以交往與商談,為兩會舉行新加坡會談及其后的協商談判創造了條件,也成為2008年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一中原則”的深化發展


    一、大陸方面
過去20年,大陸主政者對“九二共識”的認知不斷深化發展,具體體現在對“一中原則”的政策表述上。
   (一)“新三句”。2000年8月錢其琛副總理提出的“新三句”:“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被寫入國家法律,延續至今。該“新三句”既堅持了“一中原則”,又顧及兩岸關系,特別是台灣方面的實際情況,可謂“一中原則”與時俱進,求同化異的典范。
   (二)“胡六點”。2008年底,“胡六點”創造性地提出兩岸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主張,指出“大陸和台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並未改變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該論述,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考慮到兩岸尚未統一的實際情況,體現了在政治上努力尋求兩岸共識的包容性,為促進兩岸雙方求同存異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徑。
   (三)“兩岸一國”。今年7月28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哈爾濱“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的關系。兩岸從各自現行的規定出發,確定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
    個人以為,大陸在“九二共識”屆滿20周年的前夕,將“一中框架”內涵清晰定義為“兩岸一國”,並強調兩岸各自現行規定都確認“兩岸同屬一中”,至少可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一可告訴台灣領導人及民眾,“兩岸同屬一中”一直是台灣當局的政策及規定,絕非大陸一廂情願,強加於台灣的片面之詞。
    二可避免“一中”在“各表”后變調,讓台灣民眾清楚知道兩岸關系的本質是“兩岸一國,兩岸一家人”。
    三可要求馬英九採取更多實際行動,在文化與教育政策上撥亂反正,改正史地教科書中背離“兩岸一中”的表述,讓台灣人恢復對國家及身為中國人的認同。
    四從賈慶林在強調“兩岸一國”時,未提及國號,可証明大陸謹守“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將“兩岸關系中的深層問題”留待時機成熟時由兩岸共同協商解決。


    二、台灣方面
   (一)1992-2008。台灣方面對於“九二共識”的認知,雖經歷李登輝把“一個中國”去政治化與法律化(界定“一個中國”為“歷史、地理、文化、血緣上”的概念)、“特殊國與國”、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但七次修憲(1991年至2005年),憲法中的兩岸一中定位及追求國家統一目標卻從未改變,而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制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至今維持“一國兩區”架構。
   (二)國民黨2001-2012。下野的國民黨2001年修正其政策黨綱,納入“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兩岸和平穩定關系”。2005年國共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達成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實現三通直航,加強經貿交流合作,兩會恢復協商並簽署了18項協議。今年1月台灣大選結果,更被視為是“九二共識”的勝選。不過,由於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每談“一中”,必強調“各表”,又說“台灣是中華民國”、“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有將“中華民國”限縮在台澎金馬之嫌,導致台灣民眾對“兩岸一中”的認同並未增強。不過,今年以年,台灣朝野政黨對“一中”論述,有新的發展及突破,值得我們注意。
   (三)2012年新發展。3月22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胡吳會”上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當局依據現行法規,以“一國兩區”概念處理兩岸關系。
5月20日,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廿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三位領導人從未改變。”
    10月初,曾說高雄與廈門是“一國兩市”、承認“一中憲法”的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在北京大談“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強調兩岸應該超越差異。
    個人以為,盡管馬英九依據憲法及現行法規,表明兩岸為“一國兩區”時,總愛強調“一國就是一個中華民國”,顯現出強烈的排他性及零和博奕性,也讓兩岸始終在“一個中國”名號上打轉,無法找到為兩岸政治定位解套的途徑。不過,民心是反獨促統之本,扭轉台灣民意及認同是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並邁向和平統一的關鍵所在,因此,既然“一國兩區論”符合台灣現行法規,又有助增進台灣民眾對兩岸本屬一國的認同,我們有必要藉力使力,加以研究發展導正之。至於謝長廷,雖仍不承認“九二共識”,但言必稱“憲法共識”,其實就等於承認依據兩岸憲法,兩岸之間從1992年至今都確實有“一中共識”。
    我們相信,民進黨已警覺大陸政策就是他們重返執政的罩門,未來必有所轉變,而靠堅持“九二共識”獲得選民支持的國民黨,若想維系政權,也真正為台灣人民謀福祉,就不能在兩岸政策上僅僅守成或進一步退兩步,而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並且及早開啟政治對話,以平等協商方式解決政治分歧﹔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結語


    2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隻有兩岸雙方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關系就會平順,如果離開此共同基礎,兩岸關系就一定會遭遇波折。隨著兩岸對“九二共識”認識的深化,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帶給兩岸人民的實質利益,隨著台灣民眾終於體認“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和平發展”,更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國際地位的提升,20年后的今天,我們應以歷史事實為根據,給“九二共識”一個確切的定義與表達方式,並在此基礎上聚同化異,擴大互信,為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為最終結束政治對,復歸統一,創造條件。
(本文作者紀欣系台灣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分享到:

(責編:劉凌)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