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國的城鎮化浪潮正在造就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移”。1990年以來,中國的城鎮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預計2030年仍將有3.5億人口向城鎮聚集。 |
專題:深度解讀十八大報告的新表述、新論斷、新要求
國家開發銀行 吳亮東:
從“人口轉移型”邁向“結構轉換型”城鎮化
當前,中國的城鎮化浪潮正在造就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移”。1990年以來,中國的城鎮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預計2030年仍將有3.5億人口向城鎮聚集。
不考慮戶籍因素,中國2011年城市化率(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但是,廣泛開展“市合並”、“縣改區”、“縣升市”、“鄉改鎮”等行政區劃,重新界定所導致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鎮化率的快速提高,並未在社會結構、城鄉差別、基礎設施等方面實現相應的跨越。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綜合性標志。我們通常所說的城鎮化是“人口轉移型”的城鎮化,即農村人口向城市空間遷移。發達國家城市化率(城鎮化率)早已超過83%,但城市人口自二戰以來加速向郊區轉移,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呈現“結構轉換型”的高級城鎮化特征。中國當前尚處在“人口轉移型”的初級城鎮化過程中,其間伴隨著少量地區經濟社會結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高級城鎮化進程。
每個國家的城市發展自有其社會、歷史、地理、文化背景與發展路徑。多年來,美國基於生產區域和生活區域分工的城市化布局,在科技創新和社會變遷的推動下,在高速公路、通信網絡、物流網絡全覆蓋背景下,半個多世紀以來加速從城市中心化向郊區城鎮化方向發展。然而,這種城鎮化模式伴隨著能源消耗巨大、資源集約化程度低等問題。美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5%,能源消耗卻佔世界的25%,其中,美國家庭能源消耗佔本國能源總消耗量的15%,美國城市建筑能源消耗佔39%,還導致美國交通業能源績效管理處於可持續發展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這種發展模式已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質疑。
中國向城鎮化邁進也面臨諸多難題,城市開發規模龐大、建設速度過快,帶來的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日益緊缺的土地資源、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以及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等諸多問題,正考量著管理者的智慧。解決新問題,既要面對城市人口比重不斷提高的客觀事實,又要突出城市資源集約利用、產業結構優化、消費水平提升、文明持續發展擴散、市民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新時期城鎮化發展要求,更要推動農村人口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和融合,上述因素構成新型城鎮化理念的基本內涵。